這次抗擊匪兵,南家溝逃難隊伍一個人都沒死,只是被打傷了五個人,其中一個族老五爺,可以說大勝。
等村民們把戰利品武器分下去后,南家溝成年漢子手里人人手里有武器,加上原有的火槍,南家村擁有火槍的數量一下子來到了十二把。
如此戰斗力,已經可以媲美后世五十年代普通村子的民兵隊了。
大伯身為族老,還是村里數次干架的帶頭人,當仁不讓的分配了一把中正式,抱著八成新帶著刺刀的長槍,侯養民簡直比媳婦還親。
村里剛準備扎營吃飯,就看見不遠處又有難民亂逃,這是又有潰兵到處搶劫了,族老們嚇得趕緊讓人收拾行李跑路。
因為反搶了潰兵,還殺了人,南家溝逃難隊伍也沒敢在大路上待了,而是躲開大路朝一旁的小路快速逃跑。
畢竟誰也不知道逃跑的潰兵會不會找來援軍,沒有還好,萬一有,南家溝逃難隊伍就慘了。
一連七拐八拐跑了五六里地,隊伍實在跑不動了,找了一處山溝暫時藏身。
這個山溝足夠隱蔽,村里族老的想法是暫時在這里躲上幾天,等這件事徹底過去后眾人在出去。
村里人自然同意,雖然今天搶劫難民的是潰兵,但人家可是官,普通老百姓可惹不起,還是躲著點的好。
此時天已大黑,眾人是既餓又累,什么也不想干,只想倒頭就睡。
村里安排了幾個人輪流守夜,大部分人則疲憊的睡了過去。
好在一夜平安無事,一直到天亮也沒有當兵的前來報復,這讓眾人松了一口氣。
……
在山溝里躲了五天,期間村里還派人專門在附近打探了一下消息,直到確定無事后,眾人才松了一口氣,繼續出發。
至于前面剝來的軍裝,村里也敢保留,在一群婦女的不舍下被族老一把火燒了個干凈。
一路上南家溝逃難隊伍都很警惕,不停詢問四周的難民情況。
原來這伙潰兵是從北面潰逃過來的,一路到處燒殺搶掠,比土匪還不如,直到前兩天被陜州的東北駐軍抓捕和驅趕走后,這才消停了。
得到官方不認可這些潰兵后,村民們這才徹底放下心來,隊伍里壓抑的氣氛也驟然消散。
又是兩天,逃難隊伍終于來到了陜州的工商業重鎮,觀音堂鎮。
在要來陜州之前觀音堂之前,侯小歌已經從各種渠道了解這個地方。
清末時期,辮子朝修建龍海鐵路,因為各種原因,斷斷續續修至觀音堂地區就暫時停了下來。
觀音堂鎮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要道,承接關中地區和絡陽的商業貿易,到了清末隴海鐵路修至觀音堂鎮,觀音堂鎮驟然繁榮。
觀音堂鎮還有煤鐵鋁和各種礦場,這樣既有火車,又有礦藏,距離關中又近,想不繁華都難。
這里長年生活著數千名工人,又是貨物集散地,繁華程度在整個中原西部地區都很有名。
等逃難隊伍來到觀音堂鎮后,侯小歌看著青石鋪地,青磚壘墻,兩邊一排排的店鋪,甚至碉堡炮樓后,也算是對觀音堂鎮有了清晰的認識,這地方確實富裕。
不過一路走過,侯小歌發現沿途店門大部分都是緊關歇業,貨運基本全無,只有無數的難民沿路扎營。
再往前走,道路兩旁到處都是販賣人口的檔口,儼然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口交易市場”。
侯小歌本想這里有火車站,肯定十分繁華,可以趁機買賣一波積攢些物資,沒成想買賣確實有,只是物資變成了人,這讓侯小歌大失所望。
觀音堂難民隊伍太多了,到處都是販賣人口的,隊伍扎營后侯小歌也不敢一個人亂跑,大庭廣眾之下,還是低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