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了,距離拿證已經過去一周,這會杜蔓必須離校了,這天是離校的最后日期,杜蔓必須在這之前離開。要是之前,她可能已經找好住宿和實習單位,現在有封瀟聲一切不一樣了。
杜蔓大概跟封瀟聲一起過,住在小屋里,下午封瀟聲應該會來接她,接下來會怎么樣,暫時還不清楚。上次跟蘇小落聊到孝道文化,還是跟家里人的關系又看清了一些,最近也打算直接跟他們講自己的畢業打算和讀研的事情。
在離校之前,杜蔓去學院跟一些老師告別。杜蔓還是很感謝學院老師四年的照顧,盡管這些老師并沒有很喜歡她,也沒有給予她過多的關懷,甚至在她被孤立的時候也沒有給她支持和關愛。但是,她的四年都是在這人的陪伴中度過的,四年上的每一節課,每一次本書,每一次作業,每一次學習過程,好像就是這些東西占據了她四年的青春,再也沒有比這些東西占有更大的篇幅。
占據她青春的是這些東西,而讓她受傷的也是這些東西,有時候,她總在想,到底應該是慶幸還是應該難過,慶幸自己接觸過的知識和教育,感謝這一切,但是給她傳播知識和教育的人從沒把她當回事,討厭這一切。她在最討厭的人的地方,擁有最寶貴的東西。
這是她的復雜,畢業后她很少跟這些老師聯系,后來又有了新的學習機會,可是,好像也面臨這種情況。或許,她真的不擅長與人相近,她的心跟石頭一樣冰冷,從未有哪位老師愿意多捂一會。她的學習生涯就跟散養一樣,自己悟得多少算多少,她從來不是老師們喜歡的那一類學生,也不會得到額外的過多關注。
這一路以來,她的學習生涯都是如此,所以她也沒有拿過很多獎,擔任班干部,也沒有在在哪次投票選舉中被選中。她總是很沒有存在感,也不去刻意表現,更沒有去爭取。因為她從來不自信,她不相信自己可以,不相信別人會選她,更嚴重的是,她總覺得自己不配。
不配得感,是在杜蔓身上最顯著的特征。孤獨/高冷/不懂社交/自卑等,其實都不如不配得感對杜蔓的影響大。不能接受親密關系,不談戀愛,與父母關系不親近,與其說情感疏離和回避型依戀,不如說她覺得自己不配。
當初,如果不是封瀟聲態度堅決,強制地堅持要跟杜蔓在一起,估計她就算很喜歡封瀟聲,也不會發生變故故事。她也不是不主動,而不是不知道為什么主動,主動是什么,為什么主動。
所以,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喜歡一個人肯定忍不住,想要跟他在一起,如果沒有強迫地想跟他在一起說明不夠喜歡。其實不是的,杜蔓就算在喜歡,哪怕每天吃飯睡覺想他,想到睡不著覺,想到消瘦,她都不會有露出半點痕跡。你可以說她是鐵石心腸,可以說她戀商不行,說她沒意思,可是她就是會默默在心里喜歡的那種人。
大二那年,有一個老鄉,很喜歡杜蔓,之前還一起回家,挺照顧杜蔓的。但是經過兩年的相處還是沒有把杜蔓搞定,后來那個男生在愚人節那天給杜蔓匿名發消息說“我喜歡你,可以跟你在一起嘛?”。杜蔓第一反應是女性朋友整蠱發的,于是回了一句“不搞基”,后來又聊了幾句,杜蔓始終沒有進入情景,對方也急了,直接說了一句“你這人真沒勁”。
是啊,我這人真沒勁,從來不像別的女生,嘰嘰喳喳,嘻嘻哈哈,活潑開朗,單純可愛,明媚動人,好像天生就為了跟男人談戀愛一樣。她不明白為什么不喜歡一個男生的告白,就是沒勁,她甚至想罵過去,“你才沒勁”,后來她想想,這個男生不懂她,更不懂愛,只想著讓女生接受他的愛,太狹隘了,不值得她喜歡,更不是她追求的靈魂伴侶。
杜蔓一開始并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只是愚人節過后,這個老鄉好像失戀了一樣,之前見杜蔓都很積極表示,后來就繞著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