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兄,你認為拆家太保如何?”李元嬰決定放棄讓李世民起名的想法,唐末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因皆被封為太保而得名,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都是養子。辮子朝鴛湖漁叟所寫地說唐全傳中,靠山王楊林也有十三個義子,同樣號稱十三太保,基本可以確定是抄……讀書人的事情不能不說是抄,而是借鑒
……借鑒李克用十三太保的舊事,其中武藝最高的是神拳太保秦叔寶。羅成打死了其中八人,羅藝殺死七太保紀曾,后來補位的楊道源死于羅成之手。除了秦叔寶成為大唐門神外,其余均下落不明,遠不如李克用的太保有本事……也有可能是姓羅的人太牛批,嚇得他們為保命選擇歸隱山林,又或者駕船出海去尋訪海外仙山。武俠小說里的大俠,有時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所以三俠改為太保,很符合寫書……起名的原則。
李世民微挑眉頭,周成王年少,由周公與召公輔左,以召公擔任太保,保為保安天子于德義。晉惠帝愍懷太子的東宮,始設太子三太三少,太子太保銀印青綬……若是稱之為拆家太保,按幼弟、兕子和雉奴的身份,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拆家二字便要仔細斟酌,或者可以換個說法,成為閑散官職,獎勵對家國有貢獻的皇室宗親。目光轉向房玄齡,溫聲問道:“玄齡,你怎么看?”
“……”房玄齡很想說某什么也看不到……有時候某寧愿蠢笨些,不明白陛下的未盡之言,朝堂有三公,東宮有三太三少,云鶴府有三太不是很合適,三少卻不會有太多的爭辯……叉手一禮,很謹慎地說道,“陛下,可設云鶴府三少,總領工匠等級,由皇室宗親擔任,滕王、晉王和晉陽公主可為云鶴三少,或者再定別的詞頭。”
給事中封還詔書,中書舍人繳還詞頭,不是他們吃了熊心豹子膽,那是工作;某在外人眼里,沒有原則地順著陛下,同樣是工作。除了陶靖節,又有幾人能清高地說出: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更何況某得到的遠不止五斗米,陛下大多時候還是很英明神武滴,除了偶爾的間隙性抽……太過寵慣滕王。
李元嬰:“……”
云鶴三少?合著某就脫離不開云鶴二字了。也許某應該知足,總比長安三少或者京城三少好聽……后世的京城四少都太過骨骼精奇,某寧愿選擇云鶴二字,至少那位徐云中鶴是真的有才,而且這里也沒有人知道云中鶴的梗。
“確實比拆家太保更適合。”李世民很滿意云鶴三少的說法,既然有了三少,那么下面再設置屬官則名正言順,有了正經官職,就可以安置那些想做工匠之事又擔心家族不同意的世家嫡幼子,甚至有的家族還會挑選嫡次子憑此出仕。普通匠人沒有三五代的時間積累,學識方面很難達到明經科或者算科學子的水準,天資卓絕之人除外,只是那種人才的數量,真的是鳳毛麟角而已。
出身弘農楊氏觀德房的楊師道和出身蘭陵蕭氏南梁房的蕭瑀只比出謀劃策的房玄齡的反應慢半拍,聽到云鶴三少的時候,兩人眼神一碰,驗證了心中的想法之后,沒有任何凝滯地喝著杯中酒:該從家族里選人入云鶴府了。
李靖的反應比楊蕭二人又慢了半拍,看了眼眉頭緊鎖的魏徵和蘇定方,沒有任何反應專心品嘗美食的劉弘基,用手指輕敲桉幾專心欣賞歌舞的宇文士及……默默低頭享用剛端過來的銅鍋,鍋里沸騰著紅湯,紅湯里有魚蝦蟹和各種貝類,滋味相當麻辣鮮香,不遜色于別的美味佳肴,與煙花爆竹的熱鬧一起,讓此時此刻變得有些身在長安的感覺。
“阿耶,那我還是散職右丞嗎?”晉陽公主不再看劉弘基,他已經換菜品嘗,跑到李世民面前,明亮的大眼睛里充滿疑惑,脆生生地問道。
運命論曰: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