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放暑假了。
王維這幾天都跟著黃老在家里學習針灸知識,看似簡單的拿著針一扎的事情,這里面的學問太多了。
“師傅,這也太難學了。”王維瞅著密密麻麻的穴道位置就是一陣頭大。
黃老對此也只能慢慢引導,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筋脈運行很難以理解,但是這件事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習。“慢慢來,不要著急,你現在只要將這些東西先記住,以后可以慢慢推敲。”
行針運勁算筋脈走向和內息方向是太乙神針最困難的地方,一是要認穴準確無誤,二是要能夠辨識筋脈運行軌跡,三是要運針靈活深淺拿捏到位。
此三點是修煉太乙神針必備的基本常識。
雖然理論是這樣,還需要經常參與施針的實踐,光有理論那是萬萬不行的,對此黃老給兩個弟子詳細耐心的講解所有情況和癥候的基本情況的同時,也邀請一些朋友過來現場給王維和張小雄示范,抬著一個針灸塑料小人進行現場教學。
黃老的身份不僅僅只是古董研究學會會長那么簡單,他還是中醫藥大師,在國內或是國際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這兩天,王維放暑假了,黃老就邀請了京城醫院里面的幾位老院士和老專家到家里給王維講解診脈學。而張小雄卻被張俊宇帶著出去檢查身體去了,雖然表面上沒有說,但是黃老知道他的想法,也沒有過多干預,信不信由你吧!
想要使用太乙神針,這個筋脈運行的檢查方法就必須能使用,而且還要精通。在行針之前要給病人做全身檢查,能夠清楚的看到病人的筋脈運行規律,用此解讀病情和病理分析。
診脈是一門上古的學問,據說是由黃帝發明的,雖然人只有三條脈絡可以探尋摸取,但是在中醫里有著三部九侯之說,即手腕兩關,腳腕兩關,前額后頸兩關此為三部。三部中分上中下三關,即天地人三才,每一部分三條筋脈,組成三部九候共計十二條筋脈。而筋脈運行的規律是從手太陰肺經開始運行,至手陽明大腸經,足陰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最后到足厥陰肝經后又運行到手太陰肺經結束。這是先天內息運轉的路線圖,又稱作大周天。小周天是按照手部,足部,分陰陽換行的一種方式,叫做小周天。
上古周朝用此人體運行規律,制定了三公九卿制度,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九卿分別為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伯宗,司馬,司寇,司空。用此加封官員,修治天下。大小官吏也跟人體運行軌跡相同,361席正統,其余職位也是根據附屬和相對的穴位疏通經絡的方位給加設的官職。
因此大周王朝運轉了六百年風雨屹立不倒。后世的那些所謂子孫,改了封制和正統官爵,有哪一個王朝還有周朝六百年宗廟的,現在想來周朝的建制完整,暗合經絡脈絡真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認為,人體的三部九侯能夠運轉自由,那么治理國家這三公九卿也一定能夠行得通。
所以針灸就像治國,要精通每一條命脈的運行軌跡,才能確切下藥,藥到病除。
首先要知道這些筋脈都在什么位置,在按照筋脈所包含的穴道進行摸索和探究。
十二筋脈的運行也是有相應歌訣進行說明的,寅時氣血注于肺,卯時大腸辰時胃,巳脾午心未小腸,申屬膀胱酉腎位,戌時心包亥三焦,子膽丑肝各定位。
這段話說的其實就是五臟器官的運行方法,說白了就是早上的卯時五點到七點大腸經旺盛,有利于排泄。辰時早上七點到九點胃經旺盛,有利于消化運轉。巳時也就是九點到十一點,這中間脾經旺盛,有利于吸收和生血。午時十一點到十三點,這時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