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化交流雖然是各國的歷史文化交流,但是因為《思溪藏》讓文化交流的重心偏向了華夏宋朝時代。
這是因為《思溪藏》的地位太過重要。
而等到《思溪藏》的接收儀式完成之后,本來應該是會擺脫這種影響。
但是自從《清明上河圖》露面之后,這次交流的中心就又重新回到了宋朝。
《清明上河圖》和《思溪藏》相得益彰,將這場文化交流會推上。
文化交流會完美落幕,而華夏因為一幅《清明上河圖》而成為這場交流會的焦點。
而《清明上河圖》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同一時間,關于這場文化交流報道,也由媒體第一時間傳回自己的國家。
島國。
“這次不是我們主場舉辦的交流會嗎?為什么還是圍繞著華國的歷史。”
“是啊,聽說了我們國家為這次交流做了很大準備,還有一幅準備了三年的畫作展示,現在卻變成了陪襯。”
“可是華國幫我們修復了《思溪藏》啊,而且華國的文化確實很深厚。”
“這幅《清明上河圖》聽說畫了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看著怎么都不像的樣子啊,我們畫了三年的畫都比不上人家不到一年的嗎?”
“這是真的比不上啊,這幅《清明上河圖》都可以稱得上是國寶級別了吧。”
韓國。
“我想請問一下,我們是過去打醬油的嗎?為什么報道里都是島國和華國的,到我們這里都是被一筆帶過了。”
“我覺得是我們的記者被收買了,又或者是記者起床忘記定鬧鐘了,過去的時候已經遲到了。”
“聽說這幅畫已經被華國的國家博物館收藏了,有沒有要去華國的,幫忙拍幾張高清的照片。”
“現在已經在博物館了,我歐巴樸燦宇就過去看了,他發了高清照片,大家可以去看。”
而華夏這邊,就熱鬧的多了。
什么?
宣傳了這么長時間的《清明上河圖》終于完成了?
而且還在東亞文化交流會上露了一面?
現在就在國家博物館?
沒二話的,不少的網友為了一睹這幅畫的真容,紛紛跑到了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的位置就在燕京,和人民大會堂相對,這是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人氣最旺的博物館。
在受歡迎的程度上超過了羅浮宮。
當然,這可能是因為華夏人數太多的原因,但受歡迎程度排名世界第一,這是得到認可的。
每日,國家博物館都會有大量的參觀人次。
而最近,博物館之中就多出了一條長長的玻璃柜,里面放置著半展開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這幅畫是值得細看的,越是細看就越能感覺到這幅畫的強大。
有仔細的人就發現,在《清明上河圖》的簡介之中,著作人是兩個人,一個是曹永,還有就是陳驍。
聯想到之前曹永發過的微博,那么這幅畫就是曹永和陳驍聯合制作的。
國內有知名畫家,對于這幅畫評價道
“這幅畫采用了散點透視的構圖,把復雜的人物景象統一納入富于變化的圖畫之中,《清明上河圖》中描繪城池屋檐、花草樹木、舟車來往,整幅畫場面之浩大,內容之豐富,構圖嚴謹,筆法細致,充分表現了畫家對于社會生活百態的深刻洞察力,還有超高的藝術表現能力。”
“全卷所繪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種車船二十余輛艘,房屋眾多,道具無數,場面巨大,段落分明,結構嚴密,有條不紊。技法嫻熟,用筆細致,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