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在心中慨嘆:眼前這位天子,胸懷之寬廣猶如浩渺滄海,能容萬物;其度量之大,可忍他人之過;且在困境之中毫無怯懦,反倒充滿銳意進取的壯志豪情。如此天子,實乃大漢之幸!大漢中興定有望矣!自己必當鞠躬盡瘁,輔佐天子成就復興大業,心中的信念愈發堅定如磐。
關張二人目睹天子在這般艱難處境中仍能如此沉著冷靜、應對自如,展現出超凡脫俗的非凡氣度,不禁心悅誠服,雙雙抱拳,滿懷敬意地說道:“天子之胸懷氣魄,令我兄弟二人深深折服!”然而,劉備此時卻微微瞇起雙眸,目光深邃而復雜,似乎在揣摩天子此番作為背后的深意,又仿佛在精心謀劃著未來的種種可能。旁人難以洞悉他此刻心中的真實想法,只見他緊抿雙唇,眉頭微蹙,那瞇起的眼睛里仿佛隱匿著無窮的謀略與深遠的思量。
劉辯此番巧妙操作,一來成功地讓盧植甘愿為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另一方面,更是通過展現出自身的胸懷和氣魄,令劉關張和趙云等人親眼目睹,進而使他們死心塌地地效忠自己。畢竟當下,雖說自己身為天子,可實際上手中卻無兵無將,而各方諸侯擁兵自重,對他這位天子并沒有太多的尊重。雖說曾經那惡貫滿盈的董卓已然倒下,然而漢室的神圣與威嚴也在這期間被肆意踐踏。如今起來的可不只是一個董卓,而是如同雨后春筍般冒出了十多個如董卓一般的人物。在這亂世之中,必須要牢牢掌握地盤,手中擁有足夠的兵力和將領,才有底氣去討伐那些不臣之人,重振漢室雄風,恢復大漢昔日的輝煌與榮耀。
在返回的途中,關羽張飛二人仍沉浸在對天子方才表現的回味之中,不住地探討著天子行事所展現出的氣度和風范。
關羽手撫長須,目光中滿是贊賞,說道:“大哥,今日見天子之作為,那非凡的氣度和令人折服的風范,實乃罕見,吾等甚是欽佩。”張飛也瞪大了眼睛,粗聲粗氣地附和道:“沒錯,大哥,天子這等風采,真叫俺老張心折。”
面對二人的詢問,劉備卻顯得心不在焉,回答得支吾不明。他的眼神飄忽不定,心中實則暗暗警覺起來:這天子竟不知不覺間便讓二弟三弟如此傾心,日后定要多加提防,萬不可讓其影響了自己的大業宏圖。我劉備,論武藝不及關張,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非我所長;論謀略不及曹操,其詭詐多謀,我難以抗衡。我所擁有的,不過是那一腔復興漢室的胸懷和理想,以此凝聚人心。可如今天子也是如此出眾,倘若天子日后廣納賢才,重振朝綱,那我劉備的抱負又將置于何地?我多年的苦心經營難道要付諸東流?想到此處,劉備不禁慌了神,額頭上也冒出了細密的汗珠,雙手不自覺地緊緊握成拳頭,眉頭緊鎖,面色愈發凝重,陷入了深深的惶恐與憂慮之中。
天子旋即又召來公孫瓚,在那金碧輝煌卻略顯冷清的宮殿中,與其共商迎娶公孫瓚之女為妃一事。公孫瓚乍聞此訊,那原本平靜的面容瞬間綻放出驚喜的光芒,整個人仿佛被巨大的幸福擊中,滿心歡喜地做起了日后加官晉爵、飛黃騰達的美夢。他仿佛看到了家族的榮耀如日中天,自己在朝堂上權勢熏天的輝煌景象。
對于天子提出要讓趙云統領一部分兵將去討伐董卓余孽的請求,公孫瓚竟是絲毫不介意。只見他大手一擺,極為豪爽地便同意調撥一半兵馬。在公孫瓚的心目中,趙云始終是他白馬義從中的一員戰將罷了,即便如今為天子所用,也不過是暫時的借調。他自信地認為,只要自己一聲令下,趙云定會毫不猶豫地回歸自己麾下。他哪里知曉,如今的趙云早已被天子的雄才大略和宏偉抱負所折服,已然立下誓言,要誓死效忠天子,忠心不二。在趙云的心中,唯有天子才是能夠拯救這亂世、重振大漢雄風的明主,為了天子的大業,他甘愿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東漢不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