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看到螃蟹,江望日和夏真英都很激動,不過都很懂事,吃的很克制。
每一口都用牙把一絲絲的蟹肉剔的干干凈凈,也不多拿,一人吃了兩塊就停下來,再不肯去多看一眼。
江上弦也沒去吃,一個是她白天在樂仙樓吃過了,另一個就是,這個時候的螃蟹,只有黃,沒有膏,她最討厭吃黃!
而她最愛吃的膏,得等到天氣涼了,秋風呼呼的時候,才會有。
見她不吃,夏老夫人以為是她懂事,伸手想拿一塊放她碗里,她趕緊躲了躲,省的那黃弄到胡餅上頭。
江母見狀,知道她是真不想吃:“阿娘,真英,二郎,你們自己吃就行了,她在樂仙樓,什么好東西吃不上。”
開玩笑,她們家年奴現在可是廚子!
廚子還能少了油水?若是連廚子都沒了油水,這天下就已經大亂了!
江母覺得就這么一路在樂仙樓吃到出嫁,江上弦肯定能胖上兩三圈!
吃完飯,全家都在院子里,一人一把小凳子,夏真英坐在水缸邊上,挽著袖子麻利的用竹子扎的刷子和草木灰刷碗,江望日負責把洗碗剩下的水拿去澆菜。
(這時候還木有絲瓜,所以也沒有絲瓜瓤,絲瓜大概是在唐末宋初由印度傳入中國。)
“年奴,你說說想的什么吃食?我也算算得準備多少錢。”許是吃飽了肚子,人便有些犯困,江母說話慢悠悠的,手里搖著蒲葵扇的動作,亦是漫不經心。
這種蒲葵葉制成的蒲葵扇,從魏晉時期就開始大量生產,憑借低廉的價格成了平民百姓消暑扇火的居家必備之物。
此時,除了正在干活的兩個小的,江上弦三人,人手一把,主要也得趕趕蚊子,雖說點了一把艾草,但依舊還是有,叮在臉上一個個紅疙瘩,也挺心煩。
輕羅小扇撲流螢這個事情,在江家是不存在的,蒲葵大扇拍蚊子才是常態。
蚊子真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生物。
江上弦感慨著,扇子快速拍在臉上:“真英,我想了想,不如做羊肉拉面怎么樣?”
牛肉是絕對不行的,唐宋時期,對耕牛的保護程度達到巔峰,無論是成年牛牛,還是牛崽崽,或是即將死去的老牛咩咩,都不允許再殺買,即便是自然死亡的牛牛,也要上報縣衙經過檢驗后,才可以公開銷售或自家使用。
“拉面是什么?”夏真英問道。
唐人最常吃的面條類食品就是馎饦,面寬,厚實,筋道。
有點類似于現代東北的面片兒,或者說像是扯面的老祖宗版本。
當然這東西在現代延伸出去的種類很多,比如霍州的狗舌頭面,陜西的饦饦面,吉林的水拉面,山西的片兒湯,四川的粑特兒,貴州的麥耳朵,關中的老鴰sa,河南的燴面......
反正面食么,經過時間的沉淀,和地區的不同,演化出了無數相似又不同的東西。
拉面用的是面粉和玉米淀粉,現代拉面店都會加蓬灰水,其實就是用蓬柴草燒制而成的草灰,可以取堿,在甘肅、陜西、內蒙古、新疆、青海、寧夏、山西等干旱地區生長。
這玩意兒沒人特意去種,砂地、山坡、河灘上多的是,不過這時候都把它當野草,加到面里頭能讓面更筋道。
現代的蘭州拉面里頭,都會加這個。
做的過程中要抹兩次油,醒面也比馎饦要時間長些。
這樣做出來的拉面,細而筋道,長長的一根根,格外好吃。
她說了之后,見她們都是似懂非懂的模樣,想了想便道:“今日是來不及了,真英,你明日出去摘些蓬柴草回來,阿娘,你明日讓羊肉鋪子送些羊骨頭和羊肉,羊雜過來,后日早上,我做一回,真英你跟著看看,能不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