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用真正想翻這個案子,根本不是考慮到西頭的有錯無錯,錯大錯小的問題。
而是看到了鄉紳對幽州城管理的影響。
憑著是一個鄉紳,就敢完全代替朝廷律法,指手畫腳,對他人定生死,那還要朝廷律法干啥。
這種情況雖然很多見,但是陸用卻不準備讓這種情況在幽州城泛濫起來,那以后府衙對邊關的控制力只會越來越弱,從而會造成鄉紳聯合起來養寇自重。
陸用打開第二起卷宗的案卷,目錄上同樣是因為土地糾紛產生的殺人案件。
這回倒是和剛剛那個不一樣了,剛剛那個是宅子的擴建,現在就是無主荒地開荒以后出的問題。
同樣還是在幽州城外往東叫門頭鄉長溝村的地方。
這里原來住戶稀少,畢竟靠近邊關之地,誰也不愿意住在第一線的地方,可是偏偏就有膽大的。
從附近小溝村兩戶人家就遷徙到了這里。
這兩位呢也是親兄弟,各自拖家帶口來到了這里,這里原本就是官家的無主之地,屬于誰開荒就歸誰種,到時候成了熟地以后,只要每年交給官府兩成的收成就可以。
這兩戶人家也算是吃盡了苦頭,總算在這里引了水渠,除了雜草,哪里知道雜草下面的地因為有了水以后,一下仿佛就有了生命一般,這兩戶人家花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一下開出了將近六十畝的荒地。
其實也就是前期的十幾畝地和引水渠花了很多時間,后面的荒地屬于燒了荒以后,直接就能用牛給犁了出來。
不僅如此,有了水渠,這里原來有一處洼地漸漸也就被填滿了,這填滿了之后,不僅能養魚,還能就近灌溉附近的土地,這下兩戶就有了干勁,第三年大豐收的時候,兩戶足額向官府交了荒地改熟地的糧稅。
有了糧食,這兩戶就想著開墾更多的荒地,這不開不要緊,隨著這里的水源通了,那些荒地也就慢慢濕潤了,有些地方直接燒了以后,就能耕成合適的田地,養上一年肥,到了來年就是上好的熟地。
但是這時候,有人盯上了這兩戶開墾的土地。
陸用看下去以后,不由再次笑了笑,又搖了搖頭。
還是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門頭鄉的一個鄉紳,很快就組織了宗親在這里開荒,而且就在這兩戶人家剛剛開好的荒地旁邊進行了開荒,這兩戶人家一看對方是當地坐地虎,只能用竹子做成了笆籬子,把自家兩戶開墾出來的荒地給圈了起來。
這不圈還好,這圈起來,人家這些宗親可就開始想著歪主意了,直接把笆籬子給移了位置,把這兩戶開墾好的地全部占為己有了。
可是這兩戶也怕人家坐地虎搗鬼,在埋下笆籬子的時候,就在那塊界線底下,埋了石頭刻上的荒地名稱,上面寫了這些都是兩戶何時開墾出來的,結果引起了那些宗親的仇恨,直接幾十個人全部沖到了這兩戶人家,把人家糧食搶了不說,還把人家兒女都給拉扯傷了三個。
兩個人倒是想告官去,可是府衙不受理這樣的案子,因為像這樣的案子必須由鄉紳遞交上來,府衙才會受理。
所以兩戶人家就跑去找了鄉紳,結果那還能有好嗎,鄉紳自己想做的事,只不過是通過宗親來做了,還能讓你兩個外來戶給占了便宜。
于是鄉紳就說這里原先就是準備開墾的,主要前幾年水不夠大,所以沒辦法引水過來,是他們先把地養著的,沒想到他們來了就把這養著的地給開荒了,最后同意給他們兩家每家五畝地,水塘也要收回了鄉紳家。
那這兩戶人家哪里肯干,直接就是拿著刀站在自己開墾的荒地上,沖著也那些宗親說,不準拿走他們一畝地,宗親那邊仗著人多哪兒會怕你這樣的外來戶,于是拿著鋤頭,鐵鍬就沖了上去,結果一番毆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