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中國古代的作戰單位,上古版本的版本之子,戰場上的無冕之王。
在曾經,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可以用它所擁有的戰車數量來評價。
乘,就是戰車的基本單位,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就是一個國家強盛的代名詞。
車站興起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但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冶鐵極速的進步,鐵質武器的普及。
笨重、駕馭困難、機動性遭受地形、道路條件限制的戰車逐漸被騎兵、步兵所取代,漸漸消失在戰場上。
但這并不意外著戰場的弱小,只能說明戰車作戰對環境的要求極高,一旦處于合適的環境,戰車所能發揮出來的戰力也是極其恐怖的。
而不巧的是,這山腳下坡度極其平緩的地面就屬于少數適合戰車作戰對環境。
雖不能如同下坡一般猛虎下山式的無敵沖鋒,但在強勁的馬匹下依舊可以發揮出層戰力。
轟!轟!
戰場狠狠的撞在盾墻上,頓時人仰馬翻。
后面一輛又一輛戰車接踵而至,每一次撞擊的力量都被分散到整面盾墻上,可在沖鋒下,整面盾墻都在顫抖。
而后面的重甲盾兵們更是憋紅了臉,發麻的肩頭依舊死死頂在重盾上,咬緊牙關,不松一口氣,源源不斷土靈力輸入其中,維持著盾墻的堅硬。
這是一場盾與矛的較量,然而就在重盾的后面,一個個插縫排列的長槍兵們卻發出來他們的怒吼。
“叉!插!刺!扎!”
腰馬合一,手狠狠一抖,一點寒芒先到,隨后槍出如龍。
金靈力洶涌而出,化為無盡的鋒芒在槍頭上成型,仿佛欲刺穿這個世界,無人可當!
在重盾留下的縫隙間,閃爍著寒芒的長槍一次又一次的進出,擊碎穿透一尊尊兵俑馬俑。
其后弓箭手也沒有閑著,一支支箭矢拋射而出,往往戰車沖鋒到半路上面就落滿了箭矢,上面的兵俑更是被射碎,化為塊塊陶片。
而就在這里,戰場的大地都開始震蕩,三十四象騎裹挾著一股強勁的旋風從背后插入戰場,手中的長戈給它們來一劑光明正大的背刺。
“弓箭手停止射擊!”
一聲令下,拋射的羽箭停止,可戰車的情況卻沒有半點好轉,反倒是更加惡劣。
配合戰車坐在的步卒在象騎腳下沒有絲毫的反抗能力,他們手中的武器甚至無法破開象騎身上的鎧甲,只能片片破碎。
大象微微低頭,鋒銳的撞角直面向前,上面匯聚著最為強勁的旋風。
在撞角面前,那怕是戰車都被撞開,然后在狂暴的勁風下被撕裂。
環繞在象騎周圍的勁風狂嘯著,瘋狂撕碎影響范圍內的一切。
象騎直接從背后沖入三百乘戰車的陣列中,所向披靡,勢不可擋。
不過伴隨著頻繁的沖撞,周圍纏繞的勁風漸漸微弱,大象的速度也一點一點被減緩。
力量正在被消磨,象背上的騎士足以到這點,微調大象的沖鋒方向。
一點一點微調,大象的沖鋒漸漸化為一道弧線,伴隨著幾次劇烈撞擊后沖出戰場。
環繞,遠離,然后又在長距離的加速中積蓄足夠強大的力量,然后一舉撞入戰場之中,在混亂的戰車中犁過。
每一尊象騎的沖鋒曲線各不相同,可每一尊象騎直接卻都能做到最默契的配合,互相幫助、互相接力。
在戰場上響起一種獨特的節奏,這是獨屬于重甲象騎的節奏。
在節奏中,重甲象騎一次又一次沖鋒,在戰場上劃過一條條完美的弧線,如同一朵緩緩綻放的繁花。
葉離愁不禁停下來了,已經沒有戰車可以攻擊金帝軍團了,所以他也沒必要繼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