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趙小山翻箱倒柜,找出來家里僅存的幾塊干凈的麻布,準備明天過濾用。
趙嬌娘知道他要做吃食生意,還特意拿到河邊好好洗了洗,晾在了后院的架子上。
再有兩天又到大昭寺集市了,趙小山決定在此之前就將豆皮做好。
嚴格來說,這才是自己第一次真正的創業,不容有任何閃失。
心里裝著事,天色剛泛白他就從炕上爬了起來。
經過一晚上的浸泡,豆子已經吸飽了水分,完全膨脹起來,下一步就是瀝干水分后進行研磨了。
他們家沒有石磨,要想磨豆子就需要去族長趙來慶家。
別看他們古仙村村不大人不多,也按姓氏分成了好幾派。
主要的大姓有曹家、李家、羅家、陳家、趙家和劉家,這里面屬李氏人最多,因此村里村長的位置也一直由李家人擔任。
第二大的姓氏便是羅家了,而趙家只能排到第四或第五這樣的位置。
幾家平時沒事的時候還好,一旦涉及到村里公共資源,幾大家族對立的情況便很嚴重。
為了不被其他家族轄制,每個家族往往都有自己的磨盤和水井,這種東西都是族里統一出資添置,放在族長家里的。
趙小山將大哥叫起來,兩個人抬著裝滿了豆子的木桶,一起往族長家趕去。
時間尚早,趙來慶家也剛起,幾個孩子正在院子里玩,趙來慶的老婆何氏正坐在門檻那抽旱煙,見二人來了隨口問了句“吃了沒”就沒下文了。
她的兩個兒媳婦正在灶房里做飯,看到他們兄弟二人來了,也是不理不睬的。
其中的小兒媳姓王,三十多歲,盯著他倆的木桶看了好幾眼,一會便特意走過來叮囑一句:
“大壯,這么早就領你兄弟來磨東西啊?小心著點用,可別弄壞了啊,這磨盤可精貴著呢。”
很顯然,王氏已經將這石磨當成了自家的私產。
對這種女人,趙小山直接無視,一句話都沒回。倒是趙大壯沒聽出來好賴,樂呵呵的回復保證不弄壞。
“山子,二嫂說話,你咋都沒回?你這又是泡豆子又是磨豆子的,是要做豆腐?”
“我為啥一定要回她?她又不是我娘。不是做豆腐,但差不多。”
就看族長家這幾個女眷的態度,他終于知道為啥趙姓在古仙村地位不高了。
不是因為人少,純粹是不團結!
而不團結的根源還是在于趙來慶這個族長的不作為,或者說私心太重。
沒有一個好的領導,就算其他人再使勁,這個宗族也是一盤散沙。
算了,自己就一小卡拉,吃喝都成問題呢,考慮那些家國大事呢!
趙小山讓他哥將豆子一點點放進石磨的凹槽里,從井里打了一桶水,一瓢瓢的跟著加進去。
推磨這種活屬于體力活,全被趙大壯包了,趙小山只負責拿著一個水桶在下面接磨好的豆渣就行。
趙大壯吃過豆腐,但還是第一次做,很是好奇,弟弟讓干啥就干啥十分聽話,倆兄弟配合默契,沒一會的功夫,一桶豆腐就磨好了。
用完了水磨,趙小山怕何氏挑理,又用水來來回回沖洗了好幾次。
這時候趙來慶也從外面回來了,他有個習慣,就是每天早晨起來都要去地里轉一圈,看看莊稼的長勢,然后再回家吃早飯。
看著趙大壯兄弟倆拎著兩桶白花花的豆水正往外走,十分納悶,“山子,你這是拎的啥啊?”
“大伯回來啦?我弟說想磨點豆水喝,我就領著過來了。”
趙來慶不以為然,還以為是趙小山饞了,點點頭沒多說就過去了。
“這劉小花,昨天剛還了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