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已經有好幾年沒回娘家了!
哪怕大年初二這個必回的日子她也沒回去。
原因么,無外乎是窮。
外嫁的女兒大過年的回娘家空著兩只手,不好看不好說。
尤其像她這種離的遠的,一來一回必須一天,中午是一定要留飯的。
她什么東西都沒拿,她大嫂夏氏寧可自己不吃飯,也不會下廚去做的。
與其鬧得彼此都不愉快,還不如不回去。
但今時不如往日!她家今年過好了!苦盡甘來了!
她不僅要回去,還要大張旗鼓的回去!
為了這次回娘家,劉氏早在前幾天就開始算計了,要帶的東西,要帶的人。
正常來說小劉氏也是要回去的,但她現在胎像不穩要居家安胎,這次就不跟著了。
小劉氏不走,趙大壯便也被留了下來照顧媳婦兒。
趙老爺子沒道理跟著兒媳回娘家,同樣留在家里。
剩下家里的其他人,則被趙老娘一起打包帶走。
除了人,東西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年前劉大勇走時劉氏已經給他拿了不少了,但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是她一雪前恥的大日子,手里必須不能空。
小兒子今天和她說了,等年后作坊開工他又能有一筆進賬,該買買,不怕花錢!
兒子的話給了劉氏很大的底氣,牛車趕到樂平鎮時,劉氏直接入手一個大豬肘子外加一壇子酒,趾高氣昂的朝隔壁的向陽鎮走去。
樂平和向陽緊挨著,離的不遠,步行得大半天的時間,要趕牛車一個半時辰就到了。
他們一行人出發的早,到向陽劉氏家還不到晌午。
趙小山穿著大棉襖一直窩在板車上,到了向陽鎮時才清醒過來。
原主好像只在很小的時候來過舅舅家,對這地方是一點印象都無。
趙老爹趕著牛車越過鎮中心走了很遠一段路,最終停在了鎮子最外圍的一處破舊小院前停下。
劉氏利索的跳下牛車,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將褶皺抻平,清了清嗓子,呼了一口氣,大聲道:“大哥,我回來了!”
她這一嗓子剛落地,門就從里面嘎吱一聲打開了。
是劉大勇的兒子石頭。
“姑奶。”見是劉氏,石頭先是愣了一下,繼而朝屋里喊道:“爺,我姑奶來了。”
沒一會,破舊的茅草房里呼呼啦啦站出來一群人,看到劉氏大包小裹攜夫帶子的回來,臉上揚起了真摯的笑臉,快步迎了過來。
劉氏衣錦還鄉回來了,夏氏很開心!為了款待小姑子,她甚至親自下廚露了一手。
等中午開飯時,趙小山在餐桌上看到了他娘早晨買的肘子這時候已經被醬了。
“妹子,你嘗嘗,是不是那味?”等大家都落座后,夏氏親手夾了一塊肘子肉放進劉氏碗里。
“當年咱爹還殺豬時咱家天天吃肉,那時候你最愛吃嫂子做的這個肘子了,說比酒樓做的都好吃。我都老多年沒做了,也不知道做的還合不合你心意。”
劉氏夾起那塊肉,放進嘴里慢慢咀嚼起來。
還是原來的味道,一點沒變……
這熟悉的味道像是又把她帶回了當初未嫁的時光,那段她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光。
那時候她家有錢,爹疼娘愛,就連嫂子都對她很好。
嫂子知道她愛吃肘子,便讓哥哥經常帶肘子回來做給她吃,每次一盤肘子她自己就能吃一半,家里沒有一個人說她不對的。
這肘子,她也好多年好多年沒吃過了……
大哥腿腳不好,大勇又憨傻有余機靈不足,娶的媳婦兒又唯唯諾諾的,這么一大家子,可不就靠著嫂子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