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常文如何不知趙小山的窘迫,指著車上裝的滿滿的米粉道:
“那就等你這批米粉賣了再說,估計那時候你就有錢了。”
米粉剛賣了就去修路,自己這手莫不是沙漏?就不能積攢點財富?
他這廠房啥的前期投資都夠多了,還要順帶著把路修了,怎么想怎么不合適。
趙小山覺得這并不是什么好主意,決定先擱置再說。
冬小麥搶收結束后,作坊總算慢慢回來人了。
生產進程耽誤了這么多,趙小山覺得這樣確實不行,于是在停工了近半個月后通知所有雇工:
以后每逢春秋兩季農忙,作坊最多給四天假期,不帶薪,逾期未歸視為自動辭職,以后永不錄用。
如果實在協調不了農耕和作坊,限兩天內來辦公室說明情況,否則一律按違紀清退。
別怪他資本家思想,實在是站哪個位置說哪家話。
若所有雇工將作坊的工作當成兼職,那他的作坊也不用再開了。
他是辦作坊的商人,又不是辦慈善的大善人。
果然他這消息一出,第二天作坊里所有的雇員便全都回歸了。
開玩笑,他們在作坊一天十文錢,一個月就是三百文,一年就是三兩多銀子,種一年地能剩下這些?
等所有雇員全體回歸后,趙小山再次重拳出擊,起草了一份嚴格的契約文書,其主要內容是:
所有雇工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協定,如若擅自將肥皂和米粉的制作方法泄露,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要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首先本人第一時間逐出作坊以后永不錄用,其家人乃至族人都被清退,而因秘方泄露造成作坊經濟損失的,將由泄露人負全責,不僅要進行經濟賠償,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進大獄蹲大牢流大放打大板,全套下來人也基本廢了。
趙小山說的很清楚,想在他的作坊繼續干下去就必須簽字,不想簽字按手印的馬上走人。
從作坊開辦以來,大家頭一次見識到了趙小山強勢的一面。
他們不懂為什么突然要簽契約,但為了保住工作,還是紛紛上前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簽好的契約被趙小山拿到密水縣衙做了公證,這樣一來,這份契約便有了真正意義的法律效力。
趙小山之所以多此一舉,只因為現在作坊的人太多了,肥皂作坊三十多人,米粉作坊現有十人,馬上還要再進。
最開始的雇工確實是他精挑細選的,人品上還有保證,后面再來的外面看著都挺好,但內里具體什么樣誰也沒法保證。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作坊的管理,趙小山讓程理將作坊的規章制度寫了下來,將所有雇工召集起來,逐字逐句的解釋了一遍,召開了第一次全體雇工大會。
在這次大會上,趙小山不僅細化了管理制度,對作坊的分工再次進行調整。
肥皂作坊二黑子和陳大郎的職位不變,另外安排李安同陳大郎一起共為二管事,月錢四百文,另加二十文全勤。
有鑒于李安身份的特殊性,允許他可以不定期請假,休一天扣一天工錢。
米粉作坊任趙來慶為大管事,丁孝和趙三旺共為二管事,月錢同上。
丁孝就是丁氏的堂兄之一。
有鑒于米粉作坊勞動強度要遠高于肥皂作坊,尤其是磨米這一工作尤其累,上調其工錢為一天十八文,過濾和切面等均為一天十二文,其余工種仍是一天八文到十文不等。
別的大家都能接受,就一點他們非常不能理解,那就是米粉作坊的二管事一職竟是丁孝?!
雖然米粉作坊現在只有十個人,可明眼人都知道,趙小山是一定會擴大規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