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李伯玉和杜子塵他們一邊等會會試大榜,一邊又投入到緊張的備考中。
趙小山徹底緩過來后,無事便去找蔣重珍他們。
蔣重珍張孝杰六人之前也不認(rèn)識,住的客棧并不在一起。
這次共患難讓大家成了朋友,幾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在京城的最后幾天住在一起,也好商量以后的去處。
對趙小山那天的提議,林大欽回應(yīng)的最積極。
他第二天就給了趙小山明確的答復(fù):既然回家也沒有什么出路,不如出去搏一個前程,這次他也不回家了,直接去西北梁州。
對于他的回應(yīng),趙小山一點不意外。
他一直都知道林大欽是個有野心的人。
這評價可不是貶義。
相反,他認(rèn)為林大欽才是真正的儒士,時刻以天下為己任,頗有范仲淹王安石的風(fēng)姿。
他從不過多計較個人得失,哪怕當(dāng)初在刑部大牢里,林大欽談?wù)摰脑掝}要么就是對北方邊防的擔(dān)憂,要么是對朝廷昏聵的痛心以及對民生艱難的慨嘆。
從未說過后悔游行之類的話。
他本出身江南大族,若是回鄉(xiāng)也能吃喝不愁,家里會給他安排好出路。
但他還是選擇去西北梁州,這未嘗不是對現(xiàn)在朝廷失望,想換另一種方式報效國家。
趙小山自己是個市井小民,每天滿心算計怎么掙錢怎么花錢,但不妨礙他崇拜英雄。
穿越到大景朝后,他也認(rèn)識了很多青年俊杰,包括李伯玉和周徹,但他對他們的感情頂多是親近恭敬,沒有崇拜。
因為他們不是英雄。
李伯玉努力科考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是為了讓家族興盛光宗耀祖。
周徹苦苦掙扎是為了自己的野望,以天下蒼生為棋進行博弈,給自己掙出一片天。
這么多人里,只有林大欽是真正將家國天下放在心里的儒士。
對于這種英雄,趙小山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對于自己欽佩的人,趙小山從不吝嗇,他寫了一封推薦信給周徹,并讓人連夜送出了城。
林大欽既然下定決心要去西北,也不磨跡,和同窗紛紛道別后,收拾收拾東西便要上路,一天也不打算拖延。
被他的瀟灑感染,和他志同道合的程術(shù)鑫也決定同行。
蔣重珍和張孝杰也想去,奈何割舍不下家里,決定先行回鄉(xiāng),和家里人商量過后再行決定。
出獄后的第六天,本次會試成績出爐了。
不出所料,李伯玉名落孫山榜上無名。
杜子塵一行六人里居然是人品最差的梁寅城考上了,雖然是同進士,至少榜上有名。
因為即將有恩科,杜子塵等人也不嫉妒,紛紛表示恭喜。
梁寅城也沒想到自己能考上,一時樂的找不著北,尾巴又高高翹起,鼻孔朝天。
蔣重珍等人參與聚眾鬧事,考試成績作廢,壓根沒出現(xiàn)在大榜上。
不過幾人還是相約著一起去看了榜單。
看到那大紅的榜單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看到了一旁考中的驚呼喜悅,看到了落榜的失望搖頭。
蔣重珍和張孝杰他們都哭了。
林大欽也濕了眼眶,趙小山看到他衣袖下的拳頭握的很緊。
六歲開蒙,十多年寒窗苦讀,所有努力付諸東流,前程盡毀。
說不后悔是不可能的。
當(dāng)天下午,林大欽和程術(shù)鑫便帶著無盡的遺憾走出了京城,前往西北梁州。
第八天,其余幾人也收拾好行囊,紛紛家去。
趙小山給他們送到了柳州碼頭,家資不豐厚的還送上了豐厚的程儀。
一路山水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