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役勝利的意義極大。
這是大景南遷以來百年間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勝利,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自胡人南下亂華以來,大景的漢人對陣胡人節節敗退,外交時也往往是委曲求全。
今年的境況還不如以往,自閩南叛亂以來,大景亂象初顯,國庫空虛軍力疲乏。胡人打來時所有人都以為大景必敗,這次又要以割地賠款告終,誰想到這次竟然勝了。
還是大勝。
現在,胡人三政權竟主動求和,大景上上下下士氣大振喜氣洋洋。
勝利的消息傳回京城時,京城沸騰了,老百姓們自發的走上街頭歡呼,有那富戶為了慶賀還在門口灑了好多銅錢,到了晚上不知哪家勛貴起的頭,又上演了絢麗的煙花秀,一家接一家,“乒乒乓乓”的熱鬧了一整晚。
第二天早朝時群臣激動,每個大臣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所有人都在小聲的議論著這件事,如此亂糟糟的情況,垂簾后的黃皇后見了也未喝止。
她太激動了。
這場勝利是屬于她的勝利,而不是元康帝的。
那個廢物男人面對胡人時唯唯諾諾毫無君王氣概,何時讓大景如此揚眉吐氣過,這一切,都是她做到了!
待太監昌呵后,那些有眼色的朝臣紛紛出列,大唱贊歌后開始溜須拍馬。
以往聽到這種聲音周琛只覺得他們虛偽無比,現在倒是聽出了幾分真心。
也是,但凡是個有良心的大景人必然激動。
在一片贊譽拍馬的賀詞后,早朝進入正題:八大輔臣開始針對戰后處理展開了討論。
賞是一定要賞的,不僅要賞,還要重賞。
三大主將都要加官進爵,其他將領視軍功大小另行犒賞。
不過現在北邊戰事還未徹底結束,等三軍班師回朝再行斟酌便可,到時候必要舉行盛大的表彰大典。
除主將外,另外一個需要重賞的便是這次作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淳郡公周徹。
當初淳郡公這個監軍本是添頭,誰也沒想到竟成了這次決勝的關鍵。
若沒有他提供的火炮,這場戰事最后如何還未可知。
而且淳郡公不僅提供了武器,還親自參與了作戰方案,胡人大軍圍困并州城時他一直都在城內,始終都在第一線作戰指揮。
如若從這個角度來說,淳郡公的功勞甚至比英國公何大將軍孫大將軍他們都高。
畢竟最艱難的戰役是并州城之站,另外三人是在胡人聯軍被打散后打的突圍戰,已經屬于追窮寇了,難度系數低了很多。
這件事,經過大景報業的大力宣傳,淳郡公周徹的大名已然響徹京城,他的功績已經被京中所有百姓所認可。
可是如何獎賞他卻成了一個難題。
這事如果換成西北守備孫大將軍,那可太簡單了,直接封個侯爵或者伯爵的就完事了。
可淳郡公是宗室子弟,這身份可太尷尬了。
打壓宗室是從太宗皇帝開始的“基本國策”,那是老祖宗定下的基調,這些年以來,不論誰繼承大統,都沿習了這個路子,近官僚,遠宗室。
就現在站在大殿前面的周琛,都算是這些年來宗室里的高官了,畢竟都能跟著上早朝了不是。
因此,如何嘉獎周徹成了今日早朝的另一議題。
“淳郡公果敢剛毅一心為國,當為大景好男兒,若無他獻策,別說勝利,北邊防線全面潰敗也未可知,有功就當獎,豈可看人下菜碟,若這般功績都不予以嘉獎,豈不是寒了北邊將士的心?”
“此話差矣,淳郡公本是宗室,為國獻策是他身為周家子孫應做的,再說這些年來宗室在各地食民脂膏卻毫無作為,現在做出了一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