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把今天的待辦清單列出來:
1.帶好小寶
2.產后修復
3.寫第三章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項是什么呢?帶好小寶。
我現在遇到的問題:昨天夜里小寶寶一直哭鬧不好好吃奶。是為什么哭呢?可能昨天晚上八點他就困了,可是我想先泡腳,然后直接在床上哄她睡覺,接著直接在床上直接寫作了。我為什么有這種想法呢?我之前就喜歡快速洗漱好,把準備工作都做好,然后舒舒服服的躺床上能夠安心的看小說,所以我就帶到這件事上。
如何改進呢?以后以小寶寶的需求為先,他餓了就立馬躺下給他吃,不要再去收拾床上紙巾,被子,枕頭,就直接喂奶。
再深度思考呢?可能是我找不到重點!生活中哪些方面出現?我說話廢話多還找不到重點。做事下意識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不重要的細節上。一樣菜老是做一大盤其實根本吃不完,而且沒有主菜配菜之分都是一樣多。想學小紅書就想把知識課堂內容全看完,看不完就焦慮一直惦記著。學寫作就想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再開始,先學會寫作了在開始在番茄上寫。
可是行動比完美重要呀!就是想的太多太雜反而阻礙了我的行動力,所以接下來的一年,我要貫徹二八定律在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不斷鍛煉自己找重點的能力,就像我寫下的待辦清單,然后不斷嘗試確定最重要的一件事,然后去做它。可能剛開始比較困難,所以要多練習呀,越熟練這個過程就會慢慢的變成習慣,然后就鍛煉成了先重點的思維能力。
再向前想想為什么小寶寶哭呀?奧,今天下午洗澡是13:40去的,平時30就到了,去晚了十幾分鐘,前面有一個小朋友在洗了,等他洗好就兩點了,再清洗到洗完就三點了,到了四點才睡著,平時下午一點就困了,是我打亂了他的作息時間,困了,他難受呀!
如何改進呢?下次洗澡我提前打電話預約好時間,13:30提前到,20就從家出發,爭取第一個洗,正好14:00洗好回家睡覺覺。
為什么遲到呢?根其原因我老是拖延。以前上學時等到快上課才急急忙忙出發,起床快遲到了才快速起來,上班快遲到了才從家走,好像我做什么事情都習慣設定“剛剛好的時間”,美其名曰合理安排時間,不浪費時間,可是生活并不是像你安排好的那樣發生。總有意外發生,比如:出發前還想上個廁所,路上堵車……
夜里哭鬧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是小寶在困的時候沒有得到媽媽的安撫,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夜里時睡不安穩,希望能得到媽媽的安撫。而我呢?昨天夜里為了寫第一章到夜里12點多睡,剛想睡下寶寶又醒了,把寶寶哄睡了我又睡不著了,腦海一直思考怎么寫些什么,一看手機都兩點多了,夜里寶寶腸胃不舒服又鬧,真的一夜沒睡好,下午洗澡又沒睡好,到了晚上十一點才真正哄睡放下來,寫第二章又到了夜里兩點,就這樣循環寶寶又醒,本身自己沒有休息好,聽到寶寶一直哭鬧真的沒有耐心了,沒有耐心哄寶寶他的脾氣比你還倔,不抱起來哄我就一直哭,哭的嗓子都啞了,再次循環……
我為什么夜里沒耐心哄寶寶呢?我困,為什么困呢?睡眠不足。為什么到那么晚呢?寫第二章從十一點到夜里一點。為什么寫到那么晚呢?剛開始寫速度慢,構思卡頓,為什么卡頓呢?寫文章之前沒有框架。
如何改變呢?提前想好大致框架,什么時候想?吃飯時,聽書時,喂奶時思考。找到一個點列出123分別細說。同時把聽到有感觸的句子記錄下來。上午下午燦燦睡覺時,十五分鐘半小時,抓緊利用碎片化時間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盡量在12:00前完成,這樣下午我就能安心的和寶寶睡覺,晚上22:00和寶寶早睡,保證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