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
雷安排了20個做事麻利的族人來幫助桑恬。
想要燒制木炭,第一件事兒就是要搭建一個燒爐。
把燒爐搭的大些,一次性就可以多燒些木炭,況且自己還要燒陶罐。
搭造一個燒制木炭的壁爐,就可以同時燒制陶罐了。木炭的溫度比明火要高200到300度,放到一個密閉的空間能達到1000度以上。
……
桑恬選了廣場最左邊作為砌燒爐的地方。
這里平坦、干燥、通風良好。最適合用來建造鍋爐。
而且周圍沒有易燃物,這樣更安全些。能杜絕因燒制木炭造成起火。
桑恬首先確定了鍋爐的形狀和大小。
絕大多數爐壁都是半橢圓形,或方型。
桑恬堅定采用方型。
至于大小,高一米,寬兩米。
……
不過現在要做的,是土磚!
桑恬帶著幾人來到勇搬大石鍋的河附近。
這里有一大片的黃泥黏土。
保水性強、可塑性強。
不過用黏土做土磚,桑恬覺得有些太奢侈了,就選擇普通土和黏土混合一下。
再撒一些干草段增加牢固性。
因著是燒爐,桑恬想要它結實些。但如果用土搭房子,用普通生土就好了。不然可太奢侈了!
用農話說,生土就是沒經過耕種的土。農田里經常種農作物的土則為熟土。
……
族人按照桑恬的指示往竹板車上挖黃泥,桑恬則用竹板做了個模具。
模具大小就和磚塊大小差不多,土磚就用這個尺寸。
雌性把挖出來的黃泥與生土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
并且這些。生土加入了適量的水,變成濕土。
桑恬將混合好的土,放進模具里。按壓勞實。
光靠用手按壓,這可不夠!
想要土磚牢固耐燒,就需要千錘百擊。
在場最強壯的幾個雄性負責這項工作。他們利用木樁擊打放在模具里的黏土。
若是做土房子,那這土磚是要自然晾曬干的。
可現在是砌燒爐,濕磚也沒關系。搭建好了再自然晾曬干也可以。
……
一個小時后,土磚已經砸夠了搭建爐壁的數量。
學校按照桑恬的指示挖了些新鮮黏土,拉到竹板車上。
一行人又拉扯著黏土和打制好了的土磚前往桑恬選定的搭建地。
……
桑恬將土磚脫模,此時的土磚已經很硬很硬。
將土磚按照最先定好的尺寸框架,兩塊并在一起擺了一層,呈正方形。
兩塊磚的縫隙用黏土粘牢。
然后再往擺好的一圈土磚上,抹一層黏土,然后再重疊土磚……
如此重復即可。
在高度差不多時,桑恬親自上手。
留了一道燒爐門。
用幾根較粗較長的柴火,豎著放在正面底部的土磚上,再在柴火的上方搭土磚。
燒爐的頂部也是一樣,用木樁抵住,再上面搭建一層封頂土磚但一定要留一個通風設備,桑恬在頂部留了個煙囪。
將一截竹竿插入專門留下的縫隙中,周圍再用黏土將縫隙填充密封。
這樣能夠保證木材充分燃燒。
雄性學著桑恬的樣子,嚴絲合縫的搭建土磚,他們嚴格按照桑恬的樣子,確保磚塊之間的縫隙填充均勻。
以提高鍋爐的密封性,這樣能保證熱量不會散失。
在鍋爐的底部,留一個爐膛。用來放置木材和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