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慧美知道自己嫁什么樣人就過什么樣的日子,而不是奢求,因為她清楚的認知自己。
而且葉慧美所處的那個年代也是婚姻比較固定的,而沒有感情之外的羈絆,因為那個年代對一夫一妻是比較尊重的,也是遵守法律法規。
當然了,那個年代物質匱乏,但是也并不是說那個年代就不講究物質經濟。
老祖宗傳下來的三媒六聘即便不像當初那樣繁瑣,但是也依然有彩禮,只是在那個條件下,能有什么樣的經濟家庭也就出什么樣的彩禮。一輛自行車,一個縫紉機,一對手表,再有個金項鏈,也就差不多可以結婚了。
而現在三金五金是都會買的,彩禮呢,也就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而來。
當然了,與過去相比自然是貴些,多一點,而時代產物不同,經濟也發生了變化,日子比以前好了,彩禮也自然有了新的標準,一個時代,一個產物,畢竟我們活在當下。
如果批判!可是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如果你沒有錢,你是沒法生活的。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環境下,在一個需要錢的時候,如果沒有賺錢的本領,也確實是很難生存下去,當然了,每一個能看到這一段文字的也是說明活的很好,而不是過度焦慮不安,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而知道自己是否具備一定條件可以脫離經濟的困擾。
如果經濟不能獨立,那么自然也不會獲得經濟自由!或而自由也必然是避居山野,逃離世俗。大多數都不可避免難脫離世俗,因為道門寺門也是一種不同的境界,以此而不談,那是世外清修。
如果你在世外,還眷戀世俗,那反而是塵緣未了心愿!
葉慧美也覺得還是琴島這里的寧靜更讓人心靜下來。
而也存了些錢,日子也還過得去,不過多奢求太多,畢竟大富大貴,那可是不可得之物,也確實要大機緣!如學習入仕,而從商從政。而那些只是開始,而越往上走,越高處不勝寒。
而這是一種心境的寒,不僅僅是自己寒,高處的寒冷,感受到人情的寒暖,或是高處需要自己舍取。
而這些都不一定讓你知道高處的寒,而是一種運氣,或是時運不濟的寒,或是在那種境界高而感受到的一種狀態。
葉慧美倒也不多想這些,只是讀到這些文字有一些感觸,就像當年她遇到傅雷,若不是沒有名分,沒有被尊重,沒有被辜負,那么她又怎么可能有人生的其他軌跡,可是這就是命,文青內心的傲骨,高知識份子那不愿低頭的傲氣。都說文人斯文,但文人也有傲骨,而文青也是繼承了那種境界的風骨。
讀書人就是會有傲骨,如果沒有傲骨那是讀不好書的,如果沒有謙和好學之態,那是學不好的,如果沒有不服輸的態度,你超我趕的勁兒和實際做到的事情,那是不可能更上一層樓的。
讀書本來就會有浩然正氣,所謂的憤世嫉俗,所謂的紅顏女子口中的“書呆子”氣,商人眼中的“愣頭青”,而人世間的不懂人情世故!
因為未經塵世一個苦,而未早開悟這人世間的人的善惡美丑,人的本性貪婪懶惰,人的心機自私,而言人情世故,人脈關系,資源信息的重要性。
自然,一個崇尚博愛世間的一切美好而理想主義信念情懷的儒生,自然入了社會,沒有好好的實踐,而不瀟灑社會世俗,那么又怎么好懂這社會的道理,貪財好色,留一些與這世界格格相入的鏈接。
話雖如此,如果清高而有傲骨的文青,又怎么可能輕易的放下,只有一遍遍的磨礪,受不了社會的挨打,反抗的越厲害,反而越磨礪的時間越久。
只有沉下心來,謙卑一點自己,而虛心請教,而知道自己到底什么原因,其實對于傲骨的青年來說,除了不屑一顧的社交,對人情世故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