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和《自然科學(xué)》的教材已經(jīng)有人負責(zé)編撰了,《思想品德》除了教授孩子們德行外,還需要傳授他們法律知識,讓他們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違法犯罪的代價是什么!
要為孩子們從小從樹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
這個時代孩子們的啟蒙教育基本都是儒家經(jīng)典,包括《詩經(jīng)》、《尚書》、《禮記》、《論語》、《孝經(jīng)》等等,這些儒家經(jīng)典沒有問題,不過我還需要加上一本《法經(jīng)》。
我們幽州的律法、政策、規(guī)劃發(fā)展等重大事情,一直都是伯父與文若負責(zé)。伯父通曉《五經(jīng)》,文若有王佐之才,當(dāng)共同編撰《思想品德》。
今日伯父不在這里,等到他回到薊縣后,我會親自和他說明此事,想必利國利民的大事,伯父定然樂意為之。”劉辯笑道。
“啟稟史侯,您也說過,入學(xué)的孩子們會按照年齡劃分,五歲為一級,六歲為一級,以此類推,一直到十四歲畢業(yè)。每級的學(xué)生會一起上課,豈不是每個學(xué)科需要十本教材,僅憑兩人又如何編撰完成如此宏大著作?我等也愿意效犬馬之勞,為天下百姓一起做成此事。”鮮于平正氣凜然的說道。
鮮于平出身于幽州漁陽郡,鮮于一家是本地的豪族,他們這一代共有兄弟三人。
其兩位兄長皆是習(xí)武,長兄鮮于輔目前在霍去病身邊擔(dān)任副將,次兄鮮于銀則鎮(zhèn)守漁陽郡的北境要地傂奚縣,他自己目前擔(dān)任的是劉虞身邊的主簿,因為劉虞本人不在薊縣,則由他代替劉虞出席本次會議。
在座的其他人見到鮮于平如此大義凜然也要加入編撰教材的行列,皆紛紛附和的請求道。
劉辯當(dāng)然知道他們所思所想,無非想要個青史留名的機會。不過,編撰教材確實并非兩人就能完成。
思索片刻后,向眾人說道:“諸位所言不錯,編撰教材確實并非兩人就能完成,既然大家都有心為百姓和大漢出力,我也不愿拂了大家的一番心意。
主編人選兩名不變,不過每本教材還可以由五名參編以及兩名文字審核人員構(gòu)成,參編的工作主要是協(xié)助主編編撰教材,而文字審核人員的工作就是負責(zé)檢查編撰好的教材是否有錯別字以及其他不合理的地方。”
“多謝史侯,我等一定竭盡全力完成此事。”眾人大喜的說道。
“本來就在薊縣任職的官吏們就算了,公達、子源你們一個擔(dān)任漁陽郡太守、一個擔(dān)任右北平郡太守,距離薊縣路途遙遠,又如何能參與此事了?別因為此事耽誤自己的本職工作,你們兩位還是算了吧!”劉辯哭笑不得的說道。
薊縣本地的官員聽聞此話,皆心中暗喜,一部分露出幸災(zāi)樂禍的神情,另一部分則露出同情的表情。
“史侯,您也說了,還有文字審核人員,荀某雖然不才,但是自認為檢查一本編撰好的教材是否有錯別字還是綽綽有余的,只要等教材編撰好了,我快馬來此,不過數(shù)日就能完成工作,絕對不會耽誤漁陽郡的任何事宜。
如果史侯不同意,我愿意卸任漁陽郡太守一職,專心跟隨劉幽州與叔父編撰此教材。”荀攸鄭重的說道。
“下官也與荀太守的想法一致,請史侯成全。”臧洪恭敬的說道。
“你們兩位啊!既然都如此說了,就將文字審核的工作交給你們吧!”劉辯也無奈的嘆息道。
“史侯放心,我們不但會竭盡全力的完成教材的審核工作,也絕不會耽誤本郡內(nèi)的任何事情。”荀攸、臧洪信誓旦旦的承諾道。
“此三科皆已經(jīng)定下編撰教材的主要人選,唯有算術(shù)一科,我至今尚未尋到合適人選,不知在座的諸位可有推薦的人才?”劉辯也知道現(xiàn)在幽州的人才匱乏,向眾人詢問道。
在座的各級官員聽見劉辯提問后,有的閉目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