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十四。
遼西郡,陽樂縣。
陽樂縣歷史悠久,殷商時期屬于孤竹國領土,春秋戰國時期,孤竹國消亡在歷史的塵埃之中,陽樂縣成為燕國的領土。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置陽樂縣,為遼西郡郡治。
此時,在南部幽州軍距離陽樂縣不到百里的路程時,丘力居麾下的烏桓斥候終于發現了對方的蹤跡,大驚之下,迅速返回陽樂縣稟報。
得到消息的丘力居大驚失色,急忙召集自己的心腹商議對策。
丘力居中年得子,此時他年紀不過四十余歲,卻由于長期在外作戰,身體暗傷太多,導致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兒子樓班剛剛年滿十歲,如果自己撐不到兒子成年就逝世,恐怕自己麾下的一些部落首領未必會扶持自己的兒子繼位。
烏桓族原為東胡部落聯盟中的—支,匈奴破東胡后,一部分族人遷至烏桓山,遂以山名為族號,公元49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
烏桓的繼承順序既有父死子繼,也有兄終弟及,亦有部落首領的投票表決。
烏桓如同當初的東胡一樣,是由許多部落一起組成,并非單獨的一個種族,這也是大多數游牧民族的一個特征。
烏桓在兩漢時先后兩次南遷,逐漸發展壯大,但受大漢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干部落,各自為政。
但是在東漢末年,最后一位護烏桓校尉公綦稠戰死后,大漢并沒有再次派遣新的護烏桓校尉前來。
自此之后,沒有了護烏桓校尉的掣肘,丘力居開始著手整合遼西遼東散落各處的烏桓勢力,
原本歷史中,丘力居并沒有完成烏桓勢力的整合,就一病不起。
丘力居去世后,兒子樓班年幼,從子蹋頓有武勇智略,因此由他代立,并逐漸整合完遼西遼東的所有烏桓勢力。
加上投靠他的漢族百姓,人數一度達到三十余萬眾,威震東北邊疆。
此時的丘力居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好在從子蹋頓驍勇善戰,才略過人,從小被自己撫養長大,和自己的親生兒子并沒有多大區別。
最關鍵的是,蹋頓對自己的兒子樓班非常的好,這些年來,他都看在眼中。
雖然游牧民族從冒頓單于開始,有了弒殺至親之人篡位的傳統,特別是到了兩晉南北朝期間,幾乎每一位上位者,都曾經染上了至親之人的鮮血。
然后蹋頓卻是游牧民族中的一個異類。
原本歷史中,丘力居去世,樓班年幼,從兄蹋頓便代替樓班繼承丘力居烏桓單于之位,總攝三王部。
樓班成年后,蹋頓將烏桓單于的位置讓與樓班,并還歸政權,被樓班奉為烏桓王,仍然為樓班出謀劃策。
這在整個游牧民族的歷史上,簡直算是一個異類。
見到眾人到來,丘力居輕咳一聲后,將南邊出現幽州軍的事情大致說了一遍。
“我們這些年和幽州牧劉虞多有交好,除了當初的公孫瓚與我們仇深似海,幽州其他人應該不敢主動對我們發起進攻才對,這些年我們也只在白馬將軍公孫瓚手下吃過虧。只要不是公孫瓚領軍前來,我們皆要對方有來無回。”丘力居身邊的一位副將沉吟片刻后,豪氣干云的說道。
“這有何難,來者不懼,對方千里率軍而來,必定人困馬乏,我們趁其不備,出其不意,以我們烏桓騎兵的戰力,當可一戰而破之。”年僅十五歲的小將骨進奮勇的說道,大有睥睨天下的氣勢。
骨進幼時力過于人,在部落里被同齡人所畏懼,年紀稍長之后,被丘力居看重,成為其帳下一員虎將。
丘力居按了按眉心,非常頭疼現在的手下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