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一年四月。
陜西布政司。
“左布政使大人,不知下官還要在這待多久呀?”
袁弘問道。
“是這樣的,朝廷新下調令,要查查陜西所有府的政績,本官覺得你的漢中府不錯,所以叫你過來乃是詢問,順便住上一段時間,將事匯報完畢后,就可以回去了。”
王竑露出欣賞的笑容。
“哦,好的,只是下官漢中的事比較多,能不能中途回去一下呀?”
袁弘突然想起來,到時候還要去交易買賣,這萬一錯過咋整,所以千萬不能留在這里,最少中間要回一趟。
“放心,這種事,人之常情,能理解的。”
王竑答應的很爽快。
一名侍衛匆匆進來向王竑附爾輕聲道。
“大人這是朝廷太子殿下的信。”
王竑拿著信,向袁弘道。
“本官家鄉來信,先失陪一下。”
“人之常情,大人請便。”
袁弘客氣說道。
固原鎮外。
一支三萬黑色鐵騎和兩萬甘肅鎮騎兵,共計五萬,埋伏這里,這支軍隊訓練有素,馬和人都沒有發出任何聲音,蟄伏在這里,等待著獵物。
“父親,已經安排好了,就等這些兔崽子上鉤了。”
毛海說道。
“嗯,太子殿下說敵人只有三萬騎兵,而我們有甘肅鎮的兩萬騎兵配合,現在總計五萬騎兵,全面包圍了這里,他們只要敢來絕對無路可逃。”
毛忠遙望遠方說道。
“此次又是我黑旗營立戰功的時候了。”
毛鎧興奮道。
“嘿,你們這一家子都愛打仗,真是怪胎!”
黑旗營指揮項忠摸著胡須笑道。
“項叔,你答應我的,這次打完了,要教我刀法,我爺爺和父親都沒有意見。”
毛鎧興奮不已。
“沒問題,只要你父親你爺爺同意就行。”
項忠也是寵溺看著這個孩子。
前方帶頭的毛忠看了看淘氣的孫子毛鎧又看了看自己兒子毛海,搖了搖頭笑道。
“孩兒,當初我隨你祖父時也是他那般年紀,當時吃不飽,只能南下劫掠,可后來大明海納百川,不但給我們吃的,還愿意收留我們,我祖父就帶著我們離開蒙古,投降大明,在大明的日子比草原上好太多了,如果沒有大明,也許我跟父親早就已經餓死了。”
“所以爺爺跟父親都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孩兒從小也懂得這個道理,如今孩兒也有兩個孩子了,死而無憾了。”
毛海笑道。
“是呀,大明當今太子如此重用我等,這把老骨頭已經值了。”
很多文人經常彈劾毛忠,因為他是蒙古降將,誰也不知道他的忠誠度,但彈劾的奏折和文書,基本都是被陛下和太子壓了下來。
嘉峪關。
一支三萬人的亦力把里騎兵到了嘉峪關樓下。
“快開城門,我與你們守將說好了。”
喇不花喊道。
城口上回道。
“好的,馬上開門。”
不多時,城門打開,喇不花帶著騎兵進入了城中,喇不花想打招呼來著,發現不是之前那個人。
“你們是?怎么沒有見過?”
“哦,他有事辦事去了,走前跟我們交代了,你可以直接入關。”
楊信笑道。
“哦,好的謝謝了。”
喇不花不疑有他,畢竟他還有任務,只是有點奇怪,這一個個穿著紅色布面甲的士兵,威武雄壯,一看就是精兵,難道這也在軍師的計劃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