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城北角山。
在角山上有一處人間仙境,那便是“圍春山莊”。
這座山莊并非以富麗堂皇著稱,而是一處返璞歸真,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隱逸之所。
山莊的主體建筑采用古樸的茅草和木材搭建,每一根木梁、每一片茅草都散發著大自然的清香。
屋頂上,翠綠的苔蘚與周圍的山色融為一體,讓人感受到歲月的痕跡。
走進山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座古樸的亭子——墨香亭和蔭秀亭。
它們屹立于山水之間,仿佛是兩位古老的詩人在訴說著遙遠的故事。
最引人注目的是墻上的詩詞。
那是主人的心聲,是他對生活的感悟和對大自然的敬仰。
每一首詩詞都如同一幅精致的畫卷,讓人仿佛置身于那水墨江南的美景之中。
在這里,奢華不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
清新與雅致,文化與自然,才是生活的真諦。
坐在墨香亭中,品一杯香茗,聆聽溪水潺潺,仰望星空璀璨,不禁讓人心生感慨:這般人間仙境,才是心靈的歸宿。
蔭秀亭中。
兩名書生打扮的人,坐在亭中品茶。
其中一人便是嘉興知府楊繼宗,年紀稍微大點,而另一人悄悄年輕。
“蕭兄弟,你這里如同人間仙境,真令人陶醉呀!”
面對楊繼宗的話,蕭顯心中不忿道:“呵呵,可惜當今皇帝寵幸奸佞,重用宦官內臣。
卻把賢臣商輅貶回老家養老,這可是大明朝連中三元的人才!”
楊繼宗附和道:“哼,不止如此,朝中許多賢良文臣都被殘害,而且以蕭兄弟的書法。
換做其他皇帝,必定會被重用,結果只是被迫困在邊疆,荒度余生!”
蕭顯表面不動波瀾,心中卻感觸不少,他的書法造詣,自認為不輸給任何人。
可如今這個朝廷,這個世道,卻并不需要他,可笑不是你沒有本事,而是你的本事這個世道用不上。
“我蕭顯只是個窮書生罷了,這個茅廬還是父親留下給我的,可笑的是我連趕考路費都沒有,并且進京趕考,需要很多費用,現在談何重用。
更何況,這個朝廷根本不重視文人,我多次與山海關守將說,雖目前的山海關氣勢恢宏,但就差一幅匾額,可人家根本不在乎!”
蕭顯的這個建議還是不錯的,對于目前的山海關來說,一幅有力的匾額就像畫龍點睛般重要。
可這些年,山海關守將劉松忠只顧搜刮民財,搶各種地主老財,只為充實自己的財富,怎么會愿意花錢造一幅匾額,而且還是花自己的錢。
楊繼宗是蕭顯好友,自然也想幫這個忙,可他為官清廉,這次好不容易放個假,來找好友。
都是自己駕駛個小馬車,就千里迢迢從嘉興到山海關,如果換成一般官員,肯定是兵馬開道,甚至養不少私兵。
楊繼宗微微一嘆:“只是今年是成化十四年,今年的科舉馬上開始了,如果錯過這次,又要再等三年了。
人生又有多少個三年呢?
你要不向別人借借,反正以你的能力最少能中個進士,到時候再還不就是了?”
蕭顯聽后,心中還是有一絲的觸動,沒人愿意自己的才華被一生埋沒。
更何況他父親臨終前,也是希望他能高中,然后光耀門楣,榮歸故里。
沒錯,蕭顯并不是山海關人,他們祖上是移居到山海關的,蕭顯祖籍是江西省龍泉縣人。
蕭家世代都是書香門第,要不是蕭顯的爺爺意外沒高中,為被鄉里看不起這才離開了江西。
在大明的南方,作為世代書香之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