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午門。
午時的陽光灑在紫禁城的紅墻金瓦之上,熠熠生輝,如同明珠鑲嵌在皇城的胸懷。
午門,這座皇城的正門,巍峨聳立,氣勢磅礴,它見證了數代大明君主的更迭。
至于,午門前出現的這不和諧的一幕。
一群文人士子,他們或身著青衫,或披著鶴氅,面帶憤懣,情緒激昂。
他們不滿朝廷的某些決策,試圖以此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抗議和不滿。
然而,皇城侍衛們卻如同鐵壁銅墻,一字排開,擋住了他們前進的步伐。
侍衛們身穿錦服,手持鋼刀,面無表情,他們的眼神堅定,毫無畏懼,仿佛在說:
“此乃皇宮重地,爾等不得擅闖!”
文人士子們雖然憤怒,但在這些訓練有素的侍衛面前和身后如狼似虎的鐵騎面前,卻也無計可施。
午門前的廣場,如同一幅靜謐而又充滿張力的畫卷。
沉重的空氣仿佛凝固了時間,連微風都畏懼地躲藏在石縫間。
文人士子們,有的如玉樹臨風,傲然挺立,有的則如沉思的哲學家,低頭陷入無盡的深思。
他們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辰,在午門的廣闊天幕下,熠熠生輝。
李東山,一位飽讀詩書的士子,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而溫和的光芒。
他輕聲安撫著眾人:“請大家信任閣老,他一定會為我們帶來公正的答案。
孔圣公府,那是我們心中的圣地,是孔圣的后裔,怎能容忍他們被朝廷的爪牙如此無情地踐踏?”
他的聲音像一股清泉,在士子們的心間流淌,帶來一絲清涼。
他們紛紛點頭,臉上的焦慮與不滿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堅定與信任。
然而,時間仿佛被拉長了,每一刻都如同煎熬。
士子們開始焦急地張望,他們的耐心如同被消磨的石頭,一點點地消失。
一些人開始不滿地嘟囔,一些人則焦急地踱步,仿佛在尋找一個出口。
終于,午門內傳來一陣腳步聲,打破了這漫長的沉默。
一隊人緩緩走出,他們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廣場上回蕩。
為首的,正是內閣次輔劉健。他身著華麗的朝服,頭戴烏紗帽,步履從容,仿佛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劉大夏,目前這外面的士子們情況怎么樣了?”
兵部右侍郎劉大夏回道:“閣老,他們這次沖突有點大,不但沖擊午門,還打死了不少皇城侍衛。
我們倒是可以離開,也完成了不少事,恐怕他們就…………”
次輔劉健嘆氣道:“我們也想幫助他們,可是為了大局著想,這也沒辦法。
待會我們跟萬指揮使勸勸,看看能不能留他們一命,如果實在不行,也沒辦法了!”
看到劉健,文人士子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們紛紛涌上前,希望能從劉健那里得到他們想要的答案。
劉健看著這些激動的士子,他的眉頭微微皺起,但他并沒有退縮,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
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各位士子,老夫已經與陛下深入探討了此事。
老夫深知大家心中的憤怒與不滿,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被憤怒沖昏了理智。
這塊錦衣衛令牌,并不能證明什么,它也有可能是偽造的。
我們必須等待查明真相,才能做出決斷。
各位士子,你們是朝廷的棟梁,是大明的未來。
老夫希望你們能回去,繼續你們的學業,為大明做出貢獻!”
聽到劉健的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