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瓦剌大營。
陽光透過帳篷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
淮王也先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帳內,他拱手向坐在中央的皇帝朱祁鎮行禮道:“陛下。
明朝來人了,自稱是左都御史楊善。
聲稱是來接陛下回京的!”
朱祁鎮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問道:“真的嗎?讓他進來。”
也先點了點頭。
揮手示意瓦剌兵將楊善帶進來。
楊善進入帳篷后,立刻跪下叩拜,聲音略顯激動:“陛下,朝中重臣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陛下,老臣特地前來迎接陛下回京!”
朱祁鎮沉聲問道:“朱祁鈺同意讓朕回京了?”
楊善搖了搖頭,臉上的表情變得復雜起來:
“陛下,老臣在出發前,偽帝朱祁鈺和于謙一直叮囑老臣,不要接陛下回京。
他們只是想讓老臣來走個形式。
以緩解朝中文武大臣的不斷勸諫。
但老臣深知大明江山社稷為重。
豈能為勢力所屈?
因此,老臣冒著生命危險,一定要讓陛下回京!”
朱祁鎮皺了皺眉,追問道:
“那大明派了多少兵馬來迎接朕回京?”
楊善回答道:
“陛下,京中并未派出一兵一卒。”
朱祁鎮聞言大怒,拍案而起:“這朱祁鈺實在太過分!你確定能夠護送我回京嗎?”
楊善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情緒,說道:
“陛下有所不知。
如今朝中大權已被兵部尚書于謙所掌控。
他身為兵部尚書,原本就可以調兵遣將,但太祖皇帝立下的規矩卻限制了兵部的統兵之權。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于謙將外地堡壘和衛所的兵馬召集進京城,從而獲得了統兵之權。
他還借機禍亂朝綱,將禮部尚書胡濙和吏部尚書王直等人明升暗降,最后革職。
并派遣自己的親信進入各大部門。
朝中各部朝臣早已對于謙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滿,這才讓老臣前來接陛下回京!”
朱祁鎮沉思片刻,擔憂地說道:“可京城朕進不去呀,你不是說于謙把持著朝政嗎?”
楊善微微一笑,解釋道:“上次陛下未能進城,是因為瓦剌帶著大軍前來。
加上那時候朝臣并未受到于謙的壓迫,因此紛紛助他一臂之力。
但如今情況已然不同。
朝臣們幾乎都在盼望陛下回京復位。
他們早已安排了心腹在城內等候,一旦陛下到來,便會為陛下打開城門。
此外,陛下回京時不宜帶太多兵馬,這樣即使于謙等人想阻攔也沒有合適的理由!”
朱祁鎮點了點頭,對也先說道:
“也先,這件事就交給你來安排吧。
挑選幾十名精銳勇士護送朕回京!”
也先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幾十人恐怕太少,萬一有狀況也來不及應對。
不如臣派五百名精銳勇士護送陛下回京,這些勇士都是臣的貼身護衛。
戰斗力極強,最重要的是他們忠誠無比。
只聽命于陛下一人!”
朱祁鎮聽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動地說道:“好,也先你的誠意朕心領了。
等朕復位之后,定當重重賞賜于你。
你也要小心行事,注意安全,韃靼那邊也要多加防備!”
也先眼中含淚,在朱祁鎮腳下跪拜道:
“臣淮王也先,恭送陛下回京!”
朱祁鎮點了點頭,走出了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