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的一座大殿內。
權謀與規矩的織錦在此交織。
此刻卻籠罩在一片異樣的沉寂之中。
陽光透過繁復精致的窗欞,斑駁陸離地灑落在光可鑒人的大理石地面上。
卻未能穿透空氣中那層厚重的壓抑。
殿內,一群內侍正勤勉而機械地勞作。
每一道擦拭桌案、清洗地磚的動作都顯得那么一絲不茍,然而,他們的面龐上卻難掩謹慎與忐忑,仿佛連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這無聲的壓抑。
在主位之上,一位老太監端然而坐。
也曾是權傾朝野,掌握大明帝國無數秘密與權柄的巨擘。
此刻,他獨自面對空曠的大殿,面容凝重,眉宇間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重。
那雙歷經滄桑的眼眸,時而遠眺,似在追憶往昔的輝煌與榮寵;時而又低垂,深邃的眸光中交織著復雜難解的情緒,仿佛承載了千斤重擔。
周圍的空氣似乎因他的情緒而凝固,每一絲風動都顯得多余,小宦官們跪伏于地。
頭顱低垂,連呼吸都刻意放緩,生怕自己成為這靜謐中不和諧的音符。
他們深知,這位老太監的每一個細微表情,都可能是暴風雨來臨前的預兆。
“這背后,究竟是誰在暗中作祟?”
老太監終于開口,聲音雖不高昂。
卻如同寒風中的驚雷,震顫著每個人的心弦,小宦官們面面相覷,無人敢應,生怕自己的一語不慎,會成為引爆這沉默火山的關鍵。
“黃賜、祖生,”老太監的目光轉向兩位心腹太監,語氣中多了幾分深沉與語重心長。
“咱家這一生,見慣了朝堂上的風起云涌,也親手處理過無數的詭詐宵小。
但今日之事,卻讓咱家心中難以釋懷!”
此言一出,殿內更是靜得可怕。
連針落之聲都清晰可聞。
小宦官們心中暗自揣測,究竟是何等大事,能讓這位歷經風雨、見慣世面的掌印太監也感到如此困頓與不安?
黃賜躡手躡腳地靠近,輕聲細語地問道:
“孩兒愚鈍,實在不解干爹心中的郁結所在。”
老太監神色淡然,緩緩開口:“今日在乾清宮,周依依竟將三皇子朱佑樘之事全盤托出。
但卻唯獨未將咱家牽連其中,這楊素的舉動,實在令人費解,他究竟意欲何為?”
黃賜邊為老太監捶腿,邊揣測道:
“干爹,或許楊素是畏懼您的威嚴,深知您在宮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若無您在宮中運籌帷幄,他們這些白蓮教和東林黨豈能在外面如此順風順水?”
老太監點了點頭:“也許是吧!”
陳祖生亦附和道:
“既已揭露三皇子,陛下又將如何定奪此事?”
老太監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
“陛下對此事,竟未有任何表態,更未對三皇子采取任何行動。”
陳祖生面露疑惑:“干爹,陛下素來偏愛太子朱佑極,如今得知其遭三皇子所害,何以如此冷靜?”
黃賜亦是滿腹疑問:
“是啊,干爹,這背后究竟有何玄機?”
老太監沉吟片刻,緩緩道來:
“陛下對太子的寵愛,世人皆知。
但他身為九五之尊,肩上承載的是祖宗基業與江山社稷,太子如今命懸一線,而陛下自身亦非康健之軀。
這些年,多虧太子協助處理政務,方得片刻安寧,試想,若此時嚴懲三皇子。
更將其貶至鳳陽,一旦那太子不幸離世,萬皇后必受心理打擊,追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