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文華殿內。 懷寧侯孫輔步入殿內,環顧四周,只見殿內清冷寂寥,僅寥寥數名內侍侍立,卻未見太子朱佑極的蹤跡。 心中一緊,連忙問道:“太子殿下何在?” 一路思量如何應對太子垂詢,未料至此卻撲了個空,御前侍衛阿大淡然回應:“不知。 殿下命你等候,便在此靜候吧!” 言罷,阿大招呼幾個侍衛,竟在殿內擺開棋局,孫輔愕然,只能無奈等待。 時光緩緩流逝。 大約幾刻鐘后,孫輔心急如焚,再次問道: “太子究竟還來不來? 我尚有駐地事務亟待處理啊!” 御前侍衛阿大沉聲道: “殿下未至,你若欲離去,自無不可,但一旦踏出這文華殿的大門,便是大不敬之罪!” 孫輔聞言,瞬間噤聲,心中雖怒火中燒,面上卻不敢有絲毫表露,只得悻悻立于一旁,期間連一口茶水都未曾沾唇。 反觀那些御前侍衛,或品茗,或對弈,自得其樂,好不愜意。 孫輔終是忍不住,開口求道:“能否遣一內侍,為我遞一茶水?已然許久未曾碰水!” 阿大冷冷回道: “此乃文華殿,非市井茶館,身為高級武官,連口渴都忍受不了嗎? 還是不是男人?” 說完,再次抿了一口香茗, 還特意大喊了一聲: “啊……太爽了這茶,太棒了!” 孫輔一臉無奈,只能尷尬在一旁望茶止渴。 京城*南門。 此刻,因雄武衛官兵駐守城門口,進出之路暫且受阻,致使百姓、商賈與官員紛至沓來,人潮涌動,難以計數。 近年來,大明航海壯舉頻現,致使大明內外來人口都大量激增,京城作為都城自然更是如此,外籍人士已逾十數萬之眾,而京城總人口已逼近百萬大關(接近北宋汴京水準)。 在這喧囂的人群中,劉杰輕聲道: “東陽兄,你瞧,那不正是三皇子嗎?” 李東陽微微頷首,壓低聲音: “確是,但還請慎言,他畢竟已被廢黜。” 劉杰苦笑:“什么廢黜,在我等心中,唯有他才配稱皇子,那太子與皇帝,同樣暴戾無道,怎配為人皇?” 一路街道上走來,多少無辜之人慘死于官兵之手,更有諸多大臣家屬,正被押解著,步履蹣跚地邁向刑場與天牢!” 李東陽嘆息道,“憶往昔,建文帝是何等賢明,重文抑武,那才是真正的國之大策啊!” 言罷,二人行至廢皇子朱佑樘身旁。 李東陽躬身行禮:“三皇子,在下有禮了。” 朱佑樘聞聲轉身,細細打量一番后,問道: “足下何人?” 李東陽答道:“在下乃湖廣省秋闈舉人,名東陽,字賓之,與劉杰乃摯交好友!” 朱佑樘聞言,微微頷首: “原來是李舉人,那劉杰又是何人?” 劉杰恭敬言道: “回稟殿下,您或許對在下陌生,但對我父親肯定知曉,家父乃內閣次輔劉健!” 朱佑樘聞言一驚,劉健乃東林黨在京之首,亦是他之堅實后盾,微微頷首,問道:“原來你是劉閣老之子,莫非閣老有何要事相托?” 劉杰回答道:“確實是我父親派我前來尋你。 他本欲親自前來相送,但鑒于眼下的特殊局勢,實在不宜親自現身。” 李東陽聞言,沉吟道: “此時此景,他們幾人確實不宜現身。 滿城風雨,東林黨人正被四處追捕。 況且,他家父劉健身為內閣大臣,若無確鑿證據,即便是皇上也不敢輕舉妄動。 若他們前來拜見殿下,反倒會授人以柄。” 朱佑樘點頭贊同:“此言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