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總兵府。
議事堂內,氣氛凝重而莊嚴。
羽林、龍武、天策三衛的將領們齊聚一堂,江西總兵府的將士們則威嚴地排列在兩旁。
中央擺放著一張寬大的桌子。
其上鋪展著江西與福建的地圖,宛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戰略畫卷。
羽林衛指揮使萬達,聲音沉穩有力:“我們此刻匯聚三衛之力,共計六萬精兵,再加上江西五萬府兵,合計十一萬大軍,誓要蕩平福建叛軍!”
天策衛指揮使蔣琬眉頭緊鎖,補充道:“我方才巡視了府庫,糧草儲備僅夠一月之用,因此戰事不宜拖延。
除非我們能迅速從其他省份調集糧草。”
龍武衛指揮使趙輔目光深邃,提出見解:
“既然需從外省調集糧草。
何不趁機多調些兵馬前來助戰?
福建地勢險要,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極為復雜,若叛軍遁入深山,恐怕短時間內難以將其徹底剿滅。”
萬達微微點頭,分析道:
“我們確無權直接調集他省兵馬與糧草,而汪直總督雖權傾東南,亦有所局限,但依汪直先前的部署,他會令浙江五萬兵馬西進,支援我等。
再者,福建叛軍部分兵力因進攻廣東而受牽制,故此我們勝算頗大,太子爺亦深知福建地形,故未派遣飛熊、驍騎等騎兵前來。”
蔣琬聞言,點頭贊同:“萬指揮使所言極是。那么,就請萬指揮使下令吧。”
萬達凝視地圖,深思熟慮后,果斷下令:
“從江西至福建,有三條主路可通,分別是左路贛州府、中路建昌府、右路廣信府。
我率羽林衛及一萬府兵,從中路贛州南下;
蔣琬率天策衛及一萬府兵,從左路進發;
趙輔率龍武衛及兩萬府兵,從右路推進。”
蔣琬略一思索,提出調整:“不妥。我部靠近廣東,壓力不大,可作為奇襲之軍,我僅需帶一萬府兵即可,剩下的一萬兵馬交給萬達兄。”
趙輔仔細審視地圖,贊同道:
“此計甚妙,如此安排最為妥當。
萬指揮使,就依此計行事吧?”
萬達頷首應允:“嗯,此戰關乎朝廷威嚴,我們務必取勝,望諸位齊心協力,共展朝廷禁軍的赫赫威名!”
堂內,眾將領齊聲回應:
“請萬指揮使放心,我們定當竭盡全力,誓死剿滅叛軍,以報朝廷之恩!”
成化十四年。
福建之地風云突變,叛軍初起時不過數千之眾,卻如野火燎原,迅速膨脹至十余萬眾,席卷全閩,于金秋十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彼時,叛將劉旦、王真等數位驍勇大將。
一致推舉陳開元(即朱遵欽)為南平王。
九月秋風蕭瑟,叛軍在永豐、浦城、慶元、政和、福安等地與官軍展開了激烈的周旋,他們相機而動,屢出奇兵,給予官軍沉重打擊。
福建總兵雖傾盡全力“搜剿”,卻終因戰果不佳,被朝廷嚴厲彈劾。
時至十一月,明廷見地方總兵府鎮壓不力,“賊勢”愈發猖獗,便令東南總督汪直調集廣、浙、贛三省兵馬,與禁軍攜手共赴“征剿”之役。
十一月中,于得水親自率領廣東總兵府三萬精兵,堅守潮州府,力抗五萬叛軍連日猛攻。
后得朝廷禁軍自江西合兵十一萬南下,并命浙江五萬府兵西進,局勢一時緊張至極。
南王朱遵欽見勢不妙,急命大將李晨將叛軍撤回支援,李晨剛將數萬兵馬撤回,于得水便乘勝追擊,李晨率五萬叛軍在前倉皇逃竄,往漳州府方向回撤,于得水則緊隨其后,緊咬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