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紛紛向男人看去,詫異地問道:“問山?你和他有過接觸嗎?”
方問山“嗯”了一聲,眼里滿是欣賞:“這個小伙子,前途無量。”
一向嚴苛的方問山居然還有夸人的時候?怕不是天上要下紅雨了吧?
要知道,方問山可是他們這群人里面,最難伺候的一個作曲人了!
這下大家炸開了鍋,紛紛湊到方問山身邊。
“跟我們說說唄?”
“居然真是個新人?”
“有機會叫出來喝茶,讓我們見見!”
他們毫不掩飾自己對葉寒的極大興趣,見方問山笑而不答,開始對他“威逼利誘”。
“問山,你要是能把人約出來,我家那幅畫借你掛三天!你不是一向很眼饞嗎?”
“哎呀,你一邊兒去吧!問山,明兒個我就把那套宋釉的茶具送過來!”
“問山你把聯系方式給我,以后別說字畫了,就是那把古箏都送你!”
要是有記者或者歌手看到這一幕,恐怕會震驚到合不攏嘴。
這些人無一不是作曲圈里聲名顯赫、備受尊崇的大師級人物。
他們中的一些人早已隱居幕后,鮮少公開露面;還有些人則已淡出江湖,不再輕易動筆創作歌曲。
隨便挑出一個,都足以令樂壇眾多歌手畢恭畢敬地尊稱一聲"老師"。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不管從閱歷、資歷還是地位來看,都處于行業金字塔頂端的作曲人,此刻卻像孩子般聚在一起打賭,這場景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方問山好不容易得到這些老家伙們的奉承,心中暗自得意。
只見他驕傲地抬起下巴,表示對他們的輕蔑:“哼,你們把我當成什么人了?”
葉寒這種百年難遇的寫歌天才,他怎么可能隨意介紹出去?當然得留著自己培養了!
眼看方問山怎么都不肯說,有人眼睛滴溜一轉,來了主意。
“不是我說啊問山,”他嘿嘿笑了兩下:“你該不會是吹牛的吧?”
其他人會意,紛紛起哄:“就是啊,該不會誆我們呢吧?”“你到底認識不認識啊?”“你可別不懂裝懂哈!”
這下方問山急了:“你們怎么能這么說呢!”
“這人就叫葉寒,今年才二十四歲,歌手出道沒兩年,不過寫歌確實很有天賦,之前鄧子琪那首《泡沫》還是我牽線搭橋完成的呢!”
他一急,什么都禿嚕出來了。
嘿嘿,方問山哪都好,就是有個缺點,經不得激!
眼看達成目的,大家都來勁了,連連追問:“歌手?怎么不當作曲人啊?可惜了!”“考慮一下邀請他來我工作室唄,待遇隨便開!”“《泡沫》居然也是他寫的?那是真不錯!”
方問山被這些老友嘰嘰喳喳的聲音吵得頭大。
揉了揉太陽穴,心中暗暗叫苦:這群老頭子怎么問題這么多?早知道不叫他們來了!
他們這些相熟的作曲人私交都很不錯,平時大家偶爾會找個時間一起聚一聚。
比如說每月的音樂榜單刷新,或者哪個音樂綜藝開播,還有某位大佬寫新歌,都會聚在一起,聊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這次《我是歌王》陣仗弄得很大,所以他們也來了興趣。
尋思湊在一起聽聽歌,結果沒想到,還真讓他們撈了個寶出來。
“葉寒...嘶...這名字怎么有點耳熟呢。”坐在方問山旁邊的劉同冥思苦想,總覺得自己好像在哪聽過。
只不過他們這群人不太上網,對在網上臭名昭著的“葉寒”二字并沒有那么了解。
不過...劉同腦中靈光一閃:“我想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