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屏退了左右,劉全忠等人也都退了出去。
朱厚照領著夏勛來到乾清宮內的一間屋子,然后走到墻邊的一個柜子前,打開柜門,取出一個精致的匣子。匣子上掛著一把鎖,上面還拴著兩把鑰匙。朱厚照解下其中一把鑰匙,將匣子和另一把鑰匙遞給夏勛,說道:“這個你先拿著。”
夏勛雙手接著,又聽道皇帝說道:“記著朕剛剛交代你的話,聽、看。若是看見了什么風土民情,或者聽到了民間、官場的什么趣事,寫下來,鎖到這個匣子里,派可靠的人直接送到宮里來,朕如果有什么話就直接朱筆寫下再給你,言語皆出朕手,無代書之人。內閣、司禮監也不會批、見。故凡所奏事件,惟朕及你知之。”
夏勛聞言額頭豆大的汗珠落了下來。他隱約猜到了皇帝的想法和做法。心中念叨:“你們老朱家還是真是.......”
朱厚照見此卻說道:“你害怕個什么?你如果直接寫,奏本必流轉通政司、經內閣送至面前,‘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再說太宗文皇帝時,內閣言事有難飏言敷奏者,太宗文皇帝陛下許密封進呈,謂之密疏。”
夏勛也清楚,日常的奏本保密性很差,題本先經通政司的手,然后到內閣,最后到皇帝這,經過的人多自然保密性不強,其實這也是弊病,原因就是通政司也是人,也要考慮人情的。
現在皇帝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舍去中間環節,直接君臣對話。但是這不符合規矩,因為他不是閣臣。
朱厚照當然知道這樣做的風險,但是沒辦法,如果自己想要知曉群臣、地方就必須要這樣做!這點參照了后世嘛。
太祖高皇帝設立錦衣衛,太宗文皇帝設立東廠,好嗎?很好,但是錦衣衛和東廠雖然也可以秘密行事,奉命調查,可是這兩部門是公開存在的啊。
時至今日為什么錦衣衛的頭頭為什么沒有選出來?東廠蘇進的行為及魏彬的心思也給了自己一個提醒,只要是人,哪怕你是特務頭子,如果被大家都知道你,那就是明擺著存在的,既然存在,就有跡可循,可以拉攏,可以腐化,甚至可以謀殺。
因此盡管錦衣衛很牛逼、東廠更牛逼,但只要大家都知道是誰在掌控這兩個組織,那么這兩個人就很快就淪落為朝廷斗爭的工具,失去了設立之初駕馭百官的目標。
皇帝就算知道也無可奈何,為什么?因為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得心應手的工具,新君也不喜歡,會換掉,或殺掉,那么這些工具還會忠心不會,肯定要和光同塵的。
那么讓文官也變成特務就好了么,而且就是其他人都知道了也沒關系,因為你就發現了一個!首先想到的是應該還有很多個吧,而且恐怕這個人還很羨慕擁有密奏之權呢。
錦衣衛和東廠也不用裁撤,以后錦衣衛就對外。東廠么,就是皇帝手中的鞭子好了。
但是明朝的密疏制度為什么荒廢了呢?就是因為享受密疏待遇的多為閣臣,密疏一般不抄傳于邸報,自萬歷十九年爭國本風波后至天啟中,閣臣為取信于外廷,常主動將密疏發抄。所以就廢了。
既然你們不珍惜,那朕就勉為其難讓近臣也能密疏言事。朱厚照才決定先找自己的小舅子試試,看看效果怎么樣。
夏勛心道:“張宗說罵你不虧,你就逮著親戚坑。”但是轉念一想:“不會只我一人有吧?夏言這么被賞識的人他會沒有?地方官也會有有人有吧,他前幾天不還和楊一清通信了?”
夏勛聰明,朱厚照就是同楊一清、王守仁通信后才有所悟的!他給楊一清和王守仁的回信就直接用朱筆在信上直接回復的!按照朱厚照的話說這叫“私聊。”私聊怎么能讓別人知道?
夏勛說道:“臣知道了。”
朱厚照笑著說道:“地方上的事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