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陜西事該怎么辦?
楊一清、谷大用在干什么?竟然讓韃賊入境內(nèi)搶掠一番,揚長而去。事情不僅要有一個解決辦法,還要有一個說法才行。
召回楊一清和谷大用?
一個是前內(nèi)閣學(xué)士圣寵還在,一個是司禮監(jiān)大珰,雖然遠(yuǎn)離了皇帝,但是外四家還在他手上,所以說人家還簡在帝心。
話又說回來,嚴(yán)格算來這事還是歸內(nèi)閣的,但是凡事只要牽涉至軍事,就不好說了。
王瓊首先發(fā)言道:“啟奏陛下,楊一清和谷大用在陜西還算安靜,此次挫折一是韃靼入侵犯邊之?dāng)?shù)較往年更多,而是二人一人管甘、陜諸衛(wèi),一人在西安駐兵,楊一清且剛剛處理甘、肅二州嘩變,兵乃新募,士氣也不高,事發(fā)突然,措手不及,也情有可原,谷大用只是駐兵西安,鞭長莫及,難以應(yīng)付。陛下下敕書訓(xùn)斥二人,同時兵部照會諸衛(wèi)主官、副將、游擊等官,加強戒備。”
朱厚照道:“是個正理,不似外朝一般吵吵鬧鬧。不過諸衛(wèi)被犯,死傷人數(shù)如此之多,不知家家多少縞素,痛怎可言?朕為皇帝當(dāng)與赤子作主,京軍一直聽征,當(dāng)選十二團(tuán)營,整點裝備,定領(lǐng)軍官,擇日啟程。”
王憲卻道:“陛下體恤軍民,真社稷之福,京軍一部南下,又選一部西征,京城豈不空虛,不宜輕動?!?
朱厚照道:“那當(dāng)如何?”
王憲道:“啟奏陛下,臣請兵部議處。”
此時徐光祚也道:“啟奏陛下,楊一清、谷大用皆未請兵,說明還可應(yīng)付,邊事雖急,但京師更重,此應(yīng)強干弱枝之意,臣等心憂社稷,伏望陛下內(nèi)視家里?!?
王瓊也奏道:“啟奏陛下,西陜、甘、寧夏,東大同、宣府、遼東乃邊事之二臂,朝廷所慮者日乃潮河川、古北口。今聞賊掠甘、肅,已然撤兵,若往東行,尚未知在東處何地侵犯?臣恐韃賊調(diào)虎離山,而我軍出京,彼又來犯京師,顧彼失此。伏望陛下待其定,徐議再行?!?
張侖也奏道:“潮河川距離京師不過一日,王學(xué)士,大司馬所言甚是,伏望陛下三思。”
朱厚照聞言道:“那我軍民豈不是白白送了性命?”
張侖道:“陛下,用兵之險,不可不慎。”
朱厚照冷笑道:“不如令京軍強戒備,聽征調(diào),朕親自率東西官廳軍俱發(fā)討賊,效太宗故事,入大漠逐虜,朕之劍未嘗不利?!?
王憲聞言道:“啟奏陛下,太宗之時足食足兵,好將官頗多,今國庫不足,糧草缺乏,士氣低迷,將官又不得其人,楊一清久歷陜甘尚不得防備,乃有此敗,今軍士玩法,不能殺賊,卻可害人,屆時耗費國帑,疲民勞財。伏望陛下三思?!?
朱厚照聞言道:“果如大司馬所言,不便出軍,但京師京營既然不能用,守城也是不可了,原先北直隸馬賊劉七,躍馬霸州,窺視京師,朕至今不能忘, 京師重地朕值得依賴邊軍,此教訓(xùn)仍歷歷在目,朕還未忘,如此京師其他京軍當(dāng)消防五軍營、東西官廳練兵?!?
王瓊道:“陛下所言甚當(dāng)?!?
徐光祚心中甚是不安,君臣之間一來一往,就敲定此事不成?練兵不僅僅是練兵,有的還是練軍官。裁汰官兵,節(jié)省開支,這對于文臣來說,天然喜歡。
朱厚照于是道:“既然如此,兵部議處京營練兵之法。”
王憲聞言道:“臣遵旨?!?
朱厚照再此對張侖道:“英國公錄稿。”
張侖聞言再此執(zhí)筆錄寫,仍是陳敬奉上,朱厚照親批完再付陳敬道:“仍用大將軍印,付兵部、五軍都督府執(zhí)行?!标惥从谑墙恿诉^來。
朱厚照道:“卿等且回去辦事,武定侯郭勛暫留?!?
于是張侖、徐光祚、王瓊、王憲皆叩頭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