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啟稟燕王殿下,兵馬已集合完畢,請燕王試下”。
“好…,兄弟們,成敗在此一舉了”。
說完燕王拔出了腰間的寶劍,振臂一呼,幾千兵士向北開拔。
此時的中路蒙古人馬雖打了敗仗,但是腹地的兵馬增援了上來,人數(shù)上,還是占得優(yōu)勢的,可是盡管這樣朱棣卻毅然決然的向中路進攻,而且眾將士顯得并不是很害怕,反而各個都是殺氣騰騰,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此次朱棣的行軍速度很快,很快中路的兵馬就得到了線報。
“報…,啟稟將軍,大批明軍正向我部開拔,人數(shù)大概有幾千人,攜帶大量的火器,而且還是燕王朱棣親自領(lǐng)軍”。
“什么…,只有幾千部隊,朱棣這是來送死,上次我輸給了他,讓我非常不爽呀,我這還煩著呢,他奶奶的,他竟然來了,傳我命令,一通鼓后,萬劍齊發(fā),隨后騎兵部隊立即沖殺出去,這回我要活捉朱棣”。
“是…”。
只見朱能率領(lǐng)的騎兵部隊成散裝向敵方大營殺了過來,中路大營的蒙古指揮官有些沉不住氣,距離還沒在射程內(nèi)就急于放箭,明軍的錢放騎兵,分散較大,而且,前方尖兵持有大量盾牌,使蒙古軍長攻堅戰(zhàn)略大打折扣,而且中路大營急于放箭,暴露了大量弓箭手的目標,朱棣則引領(lǐng)著炮兵和火器部隊駐扎在山上,居高臨下,明軍此舉就是以朱能率領(lǐng)的騎兵做掩護,為炮兵及火器部隊爭取占據(jù)有利地形的機會。
果不其然,中路大營的弓箭手完全暴露了位置,成為了明軍的炮灰,整個蒙古中路軍的大營炮火連天,尤其是前方設(shè)立的各處防線,在明軍的炮火下,一個個被摧毀,傷亡慘重,朱能率領(lǐng)的騎兵部隊速度極其快,此時,由分散陣型迅速又向一字隊形靠攏,整條騎兵陣線像一把劍一樣,沖進了中路大營當中,而中路的蒙古軍又沒有組織很好的攔截,而且大營后方多為步兵,基本上成了明軍的活靶子。
蒙古的中路大軍完全陷入了混亂當中,慘叫哀嚎聲不斷,原本以人數(shù)占據(jù)優(yōu)勢的中路軍,可是明軍突然沖了進來,不明事理的蒙古軍感覺敗局已定,紛紛放下刀逃跑,中路軍主將也在與朱能將軍的爭斗中重傷逃走,殘部也是四處逃竄不過明天好像并不想擴大戰(zhàn)果,也不想仗著中路軍的大營,而是向五路兵馬的腹地沖了過去,雖然朱棣此舉已少勝多,可是他畢竟只有幾千兵馬,這點兵馬竟然敢直插腹地。
那邊腹地的人馬好像還沒有接到通知,明軍就已經(jīng)兵臨城下了,腹地有將近一萬的蒙古騎兵,可是他們畢竟是無準備,根本就沒想到明軍竟然敢直插腹地,而且此次明軍攜帶了大量的火器,在陣地戰(zhàn)中發(fā)揮了絕對的優(yōu)勢。
和中路軍一樣,腹地的兵馬在外圍構(gòu)筑的防御陣地,在明軍的炮火之下顯得不堪一擊,騎兵部隊想沖,沖不出去,想防防不住在幾輪炮火之下,朱能率領(lǐng)的騎兵部隊一路勢如破竹,直沖腹地兵馬大營,兩方交戰(zhàn)相當之慘烈,朱棣也親率護衛(wèi)隊加入了進來,明軍將士見燕王助陣,士氣高漲,有的小隊甚至已經(jīng)殺到了大營的后方。
可是此次直沖腹地的明軍卻不像打中路軍那樣,急于前沖,而是與腹地的兵馬周旋,占得有利陣地,已達到全殲的目的,不得不說,朱棣此次作戰(zhàn),冒險性極高。
短短幾個時辰,腹地的一萬兵馬就以四處逃竄,成敗已論,腹地的指揮官見大勢已去,從后方率領(lǐng)殘部突圍了出去,朱能率領(lǐng)著兵馬也在迅速的打掃戰(zhàn)場。
中路、腹地一片狼藉,此次朱棣以幾千兵馬重創(chuàng)蒙古兩路幾萬人馬,可是雖然士氣高漲,但是也是傷亡慘重,幾千兵馬折損大半。
“燕王殿下,這仗打的真漂亮,連續(xù)捅了蒙古軍兩路兵馬呀,哈哈…”。
“朱能,這次你功不可沒,回北平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