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宮福寧殿內(nèi)。
趙禎將與諸位相公商議的結果告知趙立慶。
“父親,那些相公們可曾提出什么具體的策略?”趙立慶對這些文官本就不抱多大期望,不過隨口一問罷了。
“他們皆支持你的計劃,并會竭力做好后續(xù)之事。以大宋舉國之力來應對這場戰(zhàn)役,應當不成問題。”趙禎此刻顯得自信滿滿。
然而,趙立慶卻沒這般樂觀,他問了一個迫切想知道的事情。“關于遼國的近況,以及燕云的兵力部署,朝廷可有確切的情報?”
趙禎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這個似乎尚無,未曾派人去打探過。”
“父親,那這場仗還如何去打?對敵人一無所知,盲目出擊豈不是去送死?”
“那當下該如何是好?箭已在弦上,朕即刻讓皇城司派人前往燕云。”
趙立慶簡直無力吐槽,就那些成天在街頭跟七大姑八大姨探聽消息的無能之輩,去燕云能有何作為?“父親,此事還是由我親自處理吧。”
“就知曉沒什么事能難住皇兒,若有需要朕協(xié)助之處,盡管開口。”
“此事極為重要,需即刻去辦,兒臣告退。”
趙立慶出宮后徑直奔向“四海貿(mào)易”,徑直來到后院書房,呂若蘭正在盤點賬目,滿臉詫異道:“你這是怎么了?如此風風火火。”
“近期可有往燕云地界送貨?”
多日未見,呂若蘭一見到他就激動,“怎么突然提及此事?”
趙立慶急迫道:“你先告知我貨物都送往哪些地方。”
“遼國的西京和南京皆有送去,再有半月便要再次送貨,究竟發(fā)生何事讓你如此急切?”呂若蘭受他影響,也不由得緊張起來。
“不是什么大事,想往遼國安插幾個人,打探點消息。”
呂若蘭這才放下心來,“既然來了,就把該辦的事辦完再回去。”伸手拉著他,“要是有個孩子就好了。”
趙立慶直至天快黑才返回軍營,當即召集所有軍官開會。
“準備派遣一隊人員,大概百人左右,外出執(zhí)行一項任務,需要頭腦靈活、遇事能變通、身手矯健之人,不論職位與軍階,即刻通知全軍所有人,明日中午向我報到。”
眾人齊聲高呼:“是”
次日中午,一千多人報名,其中軍官就有兩三百人,趙立慶挑選了四個連長和一百名士兵,將他們分成四個小隊,用十天時間,把自己所知和所理解的偵察知識傳授給他們。
帶著偵察小隊來到“四海貿(mào)易”安排妥當后,呂若蘭一臉興奮地拉著趙立慶來到書房,關上房門。
“若蘭姐,你這樣讓我感覺像是一頭豬。”
呂若蘭臉上的喜悅已達巔峰,“我或許懷上了,月信向來準時,至今已超過四天仍未來。”
“呀,那你得趕快尋覓合適人選接替你的位置。”
呂若蘭說道:“即便真有了,也為時尚早,屆時再說。”
“若蘭姐,你還是搬去隨園吧,這樣有人照顧你。”
“我才不去呢,我自己能照顧自己。”
趙立慶真是拿她沒辦法。
龍衛(wèi)軍制造坊內(nèi)的工匠們每日都干得熱火朝天,他們的任務是在今年完成龍衛(wèi)軍的全部裝備以及一部分庫存。
溜達了一圈,趙立慶對目前的進度甚為滿意,準備再去琉璃坊查看整塊的透明玻璃制作情況。
“殿下,小人有一事想與您說。”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工匠叫住他。
“哦,何事?說來聽聽。”趙立慶轉(zhuǎn)身看著他。
工匠手持一根尚未裝填火藥的鐵箭,蹲在地上邊畫邊道:“殿下,小人叫周大成,近期制作這鐵箭時就在思索,能否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