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宮的紫宸殿,三院的相公們以及六部尚書被皇帝趙立慶召集于此,共同商議國事。君臣們依次在圓形會議桌旁落座,氣氛莊重而嚴肅。
趙立慶輕輕拍著面前的幾份奏本,緩緩開口道:“今日有幾個要緊之事,需諸位一同商議。首先,便是關于草原建城之事。乃蠻部頭領舉報,有幾個部落準備消極對待建城事宜,欲撤走參與建城的百姓,以此要挾朝廷作出讓步,謀取更多利益。”
話音剛落,富弻便立刻開口回應:“官家,這些人向來畏威而不懷德,既然好好勸說他們不聽,那就必須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王韶緊接著提出自己的意見:“官家,既然此事是有人舉報的,那就證明并非所有部落頭領都有此想法。可先打擊那些挑事的頭領,以起到殺雞儆猴之效。若他們再不老實,便加大力度將其消滅。”
趙立慶翻開奏本,仔細看了一眼,說道:“根據(jù)舉報內(nèi)容來看,主要是韃靼和阻卜這兩個部落頭領在煽風點火。特別是韃靼部,仗著自己部落較為龐大,裹挾其他部落一起鬧事。”
韓琦拱手道:“官家,若直接動武,恐有引起暴亂的風險。為了能繼續(xù)順利建城,此事不宜鬧得太大。”
“嗯,確實不能大動干戈。” 趙立慶蹙眉思索片刻,說道:“那就先讓虎衛(wèi)軍去警告一下韃靼部和阻卜部。若他們還不聽勸,就把這些部落頭領再請來汴京一趟。諸位以為如何?”
“陛下圣明。” 眾人齊聲回應。
隨后,趙立慶又翻開一份奏本,說道:“大宋和喀喇國的邊界劃定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初步的結(jié)果。不日,喀喇國的使團將到達汴京,屆時再簽訂正式的合約。此事就由政務院辦理。” 說著將奏本遞給坐在旁邊的王安石。
“是,官家。” 王安石恭敬地雙手接過奏本,翻開仔細閱看。
兵部尚書林希拱手奏道:“官家,武器院已經(jīng)制作好復合弓配件三萬套,隨時可以運往疏勒城。”
“那就馬上送過去。” 趙立慶突然想起還有一批配件,問道:“上次運送的那些配件到疏勒城了嗎?”
林希答道:“官家,按時間推算應該差不多到了,不過兵部這邊還沒收到回信。”
“唉…… 大宋的疆域如此之大,這信息的傳遞實在太慢了。” 趙立慶忍不住嘆氣,“朕讓軍情衛(wèi)通過信鴿查一下這事。”
“官家,其實政務這方面也可以用信鴿來傳遞,這樣朝廷就能更快掌握各地的民情及政務處理情況。” 蘇軾早就眼紅軍方的傳遞系統(tǒng),此時趁機提出建議。
呂公著皺眉道:“蘇相,這信鴿傳遞信息雖快,但也耗費巨大。用來傳遞政務方面的奏報,那耗費就更大了。畢竟軍方只要在幾個重要的地方設立信鴿傳送點就行,要傳遞政務的話就要在每個州都設立傳送點,這花費就太大了。而且有時候一份奏本可能要好幾只信鴿才能攜帶。”
蘇軾馬上反駁:“呂相,奏本是可以精簡的。我們現(xiàn)在每天處理各地那么多的奏本,看起來字數(shù)很多,其實有些奏本總結(jié)起來就一兩句話。”
“先不管要不要用信鴿來傳遞政務方面的信息,精簡奏本的事還是很有必要的。明明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事,非要寫幾千字,這個臭毛病得改。” 趙立慶停頓一下,掃視眾人,接著說:“關于設立信鴿傳遞系統(tǒng)的事,你們政務院再商議個章程出來。”
王安石看完奏本,提出疑問:“官家,跟喀喇國初步議定的邊界是疏勒城至碎葉城這條路往西十五里。雖然有明確的距離,但也要等路修完才能確定。現(xiàn)在就簽訂正式的合約,就怕到時還有紛爭。”
“王相不必糾結(jié)此事。朕已經(jīng)讓人繪制地形圖,屆時會標明每個界碑的地點。而且還要在這條路的西邊每隔百里修建一座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