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玉葉!"
金三爺剛一看到,文昊手里的那支發簪,立刻便脫口而出了這幾個字。隨即他又故作鎮定的,故意把話題給岔開了。
"敢問這位爺!您尊姓大名?"
"文昊!"
文昊依舊是表情自然,語氣平緩的,回應了金三爺一句。
"文爺!您請坐!我幫您沏杯茶,咱們坐下來慢慢聊……"
金三爺在跟文昊說著話的時候,兩只眼睛,始終都在盯著,文昊手里的那支發簪看呢。
"金三爺,喝茶就不必了,還望您繼續幫我看看,這支發簪吧!"
文昊一只手托著發簪,另一只手推辭著,金三爺的熱情招待。
"敢問文爺,是否方便告訴在下,您這支發簪,是從哪來的?"
"哦,這是我一個朋友的隨身物品,她托付我,找人幫忙看看呢!"
"文爺可否方便,讓在下,上手瞧一瞧?"
金三爺話音剛落,文昊立刻便在心里面,思索了一下。心想這光天化日之下,量他也不敢,耍什么花招。于是他便把發簪,遞給了金三爺。
金三爺剛從文昊手里,接過發簪。激動的他,連臉上的表情,都開始變了樣。他把發簪托在眼前,仔仔細細的打量了起來。
其實,金三爺第一眼,看到這支發簪的時候。憑他的經驗,立馬便斷定了,這是件稀世臻品。
他一邊細細欣賞著,發簪的精美做工。一邊又回想著,之前他在某博物館,參觀過的,跟這一模一樣的"金蟬玉葉"。
博物館的那支"金蟬玉葉"只有簪頭,沒有簪身。根據介紹,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出土于蘇州的,一座明代古墓。
那是一只,神形畢肖、金光閃耀的蟬,立于玉葉之上。它側身翹足,雙翼略張,嘴巴微開,蟬翼左右各兩。玉葉系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葉片打磨細薄呈凹弧狀,分為八瓣。
主脈一根,兩邊各有支脈四根,葉片正面的葉脈,琢成弧曲的凹槽,背面的葉脈相應磋成凸棱,使葉片極具真實感,整片葉子的邊緣,磋磨得圓潤光滑。
金蟬采用了壓模鑄范、薄葉延展、鏨刻、焊接等工藝。玉葉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等多種琢玉工藝,拋光細膩,薄胎圓潤,琢工精致。
那件發簪采用金鑲玉工藝,金蟬附在玉葉上,寓意著“玉振金聲”,是明代中期的杰出之作,同時也是國內出土的,唯一一件孤品。其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展現了古代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獨特創造力。
那件"金蟬玉葉"是某博物館,八大鎮館之寶中之一,其價值更是估值,高達九個億之多。
金三爺心想著,博物館里的那件"金蟬玉葉"。又仔細的對比了一下,他手里的這件,同樣是"金蟬玉葉"造型的發簪。
這件"金蟬玉葉"不僅做工,比那件精細,而且保存的,也要比那件完整。
以他多年的從業經驗,立馬就斷定了,這件發簪,絕非普通人家的配飾品。肯定是出自,哪位王公貴族之身。
金三爺結合著,博物館的那件"金蟬玉葉",對他手中的這件發簪,保守估值,起碼也得是,十幾個億以上了。
文昊看著金三爺,拿著發簪左右打量,愛不釋手,卻又一言不發時的樣子。他忍不住的,便問了金三爺一句。
"金三爺,您對這件發簪有何感想?"
"文爺,您看啊!這件發簪的簪頭,是由一只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金蟬,和用新疆和田所產,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的葉片構成。蟬又稱“知了”,“知”諧音“枝”,“金蟬玉葉”也就為“金枝玉葉”。中國古代對女子的最高贊美,莫過于“金枝玉葉”。銀笄簪身,金銀嵌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