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大柜,是大漆的,里面必是普通木料,用的最多的常是杉木。
“不是吧,不是紅木的能這么沉?”胖子還跟了一句。
“披麻掛灰,能不沉么?”男子笑了笑,便不再多說。
他說得沒錯兒,這一只大柜,是民國仿明代的大漆家具,是用了披麻掛灰。以前做家具,大面積的板材不容易找平,有一種方法就是就先裹上白麻布,然后再抹灰泥,最后再上漆。
民國時候,壓根兒就不用這種方法了,但這件是高仿,所以還得按照老法兒來。抹了灰泥,自然就沉了許多。
這柜子,余耀瞥了兩眼就看明白了;此時,他已經拿起了那只青花大碗,看得十分仔細。
五十多歲的男子此時瞥了一眼余耀,鼻孔里輕輕哼了一聲。
這東西,他已經看過了,肯定是覺得沒意思。
這只青花碗確實很大,大到什么程度?碗口直徑應該在二十五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間。同時,胎體也很厚重。
這種碗,要說當成餐具,實在是很不方便。
不過,這只碗的畫片卻很唬人,主體是青花海水龍紋,而且一側的碗沿下方,還有橫著書寫的六字楷書款兒
大明宣德年制。
要說到青花瓷,除了元青花,最著名的就是永宣青花。永樂皇帝朱棣,宣德皇帝朱瞻基。其實他們倆中間還隔著一個洪熙皇帝朱高熾,但朱高熾當皇帝時間太短,只有十個月,所以永宣的說法挺常見。
永宣青花和元青花,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量使用進口的青料蘇麻離青,以此來繪制畫片。注意,大量使用不代表部使用。
宣德一朝,官作藝術品方面是很有高度的,比如,除了宣德官窯青花瓷器,還有大名鼎鼎的宣德爐。
這只青花大碗,并不是一件完整器,有毛病。
首先,碗沿有崩口,還不止一處,有個兩三處,最大的缺有半個瓜子大小。
再者,碗心磨損嚴重,有不少爆裂紋,碗的內壁還有一些類似劃痕的釉面微損。
當然,如果是真的宣德青花大碗,即便有這些毛病,那也是價值不低的好東西。
那個五十多的男子不可能因為這些毛病而放棄,顯然,他并不認為是真品。
他有他的道理。
最重要的就是青花發色,這只碗的青花發色不似蘇麻離青的幽藍濃重,也沒有鐵銹樣的結晶斑。而且吧,連國產青料那種藍也不像。這碗的發色有點兒明快,在濃重也淡雅之間。
這倒是很像現代調制成的青料,有點兒高仿沒能真正到位的感覺。
還有一點,畫片上這條青花龍的鼻子,不那么高聳,這就給人一種像豬鼻子的感覺,雖然也不難看。
宣德官窯青花,哪里這么容易遇到?
偏生這“大明宣德年制”的款兒看著還特別真,但這越發更讓人懷疑。
余耀卻在上手之后,一直緊緊攥著這只青花大碗,最終,還出口問向一胖一瘦的哥倆兒“這破碗怎么賣?”
這時候,那個五十多的男子反而不走了,鼻子里又哼了一聲,而且帶著譏笑的表情。
喝彩是閑人,褒貶是買家。余耀上來就說“破碗”,逃不過這個男子的觀察這小伙兒是真想買了!如果看出是仿品,是不會買的,也就是說,他應該是個棒槌。
只說買仿品,還不能算棒槌,因為有的人買了仿品是要去蒙人的。可笑的是他要買一件有殘缺的仿品,類似的完整仿品不難找,他卻弄件殘缺的,賣都不好賣!
一胖一瘦的哥倆相視對眼,眼神中都帶著些欣喜。
終于有人問價兒了!
是的,這兩天來了好幾撥人了,這看著唬人的“大明宣德年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