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出來的雖不是書畫,卻也是一個卷軸。寬約一尺。
余耀一眼就盯上了黑色的軸頭,老牛角;再看卷起的材質,是清代的三色提花織錦。
這是圣旨的規制!
圣旨的種類很多。目前,在市面上出現的最多見的,就是明清時期的一些“誥命”、“敕命”圣旨,這類圣旨的內容,主要是皇帝對官員或親屬進行封、贈。
這幅圣旨,應該是清代的“誥命”圣旨。
在清代,圣旨有著嚴格的規制,皇帝封、贈五品官以上的用“誥命”,六品及以下的用“敕命”。
誥命圣旨,材質為提花織錦;敕命圣旨,則是綾制。
同時,誥命圣旨中,品級越高,花色越多,最高等的是七色圣旨,往下還有五色和三色。但是敕命圣旨,卻是單色。
誥命圣旨的軸,也是很講究的。一品大員是玉軸,二品為犀角軸,三品是貼金軸,四品五品為黑牛角軸。
所以,不用打開,余耀便已掌握了很多信息。如果這幅圣旨是真的,那么就是頒給四品或五品官員的誥命圣旨。
之所以說如果,是因為材質是清代的老料子不假,但現在一樣可以用清代的老料子作偽。
男子將圣旨徐徐展開,有一米多長。
清代圣旨的寬度,一般是一尺左右;但是長度,并無一定之規,一般根據內容和要求而定,長的有好幾米的,短的也有不到一米的。
展開之后,余耀定睛一看,兩端有騰龍紋飾,錦面有祥云紋和仙鶴紋。
這質地肯定是沒問題的。
再看圣旨文字,有滿漢兩種,漢文從右至左,滿文從左至右。
滿文余耀不認識,漢文起首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和誥命圣旨是相符的;因為如果是敕命圣旨,起首就會變成“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同時,帶“詔曰”的圣旨用途更廣;另外,還有起首是“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的圣旨。
漢文和滿文在圣旨中間的年號落款處對接。
年號落款為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六日。
這圣旨的內容,是擢升任命一個人為三等侍衛。
三等侍衛,聽起來好像一般般,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正五品武職官員。
因為清代的侍衛制度從確立之時起,級別就很高。侍衛畢竟靠皇上近,關系也密切,所以級別高,待遇也高。一等侍衛正三品,二等正四品,三等正五品。
同時,圣旨字數也符合清代規定。任命四品五品的官員,起始四句,中間八句。品級越高,字數越多,一品到三品都是開頭和結尾六句,中間依次為十四句、十二句、十句。而九品芝麻官,起始兩句、中間四句完事兒
不過,要任命的這個人有點兒特殊。即便眼力不濟,看了這個人,也能明白這男子的圣旨為什么不容易出手了。
鈕祜祿和珅。
和珅太有名,看到關于他的圣旨,不管懂不懂行,簡單一想也會先質疑,在這個基礎上,眼力上要是不能百分百確定,一般不會亂出手。
而且這幅圣旨很特殊,可算是歷史名人的重要節點,有著價值上大大的加分項。
因為乾隆三十七年和珅被任命為三等侍衛,是他真正發跡的開始。
這一年,英俊帥氣博學多才的和珅二十三歲,被授三等侍衛之后,又被挑選為補粘桿處侍衛。于是有了在乾隆皇帝面前嶄露頭角的可能。
和珅很快便抓住了一次很關鍵的機會,充分發揮了一下。
這次發揮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其中之一是,某日乾隆要外出,居然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了,乾隆質問,眾人都嚇得噤聲。此時,和珅挺身而出,朗聲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掌事者難辭其咎!
乾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