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蟈蟈葫蘆上沒有落款,余耀也只是初步判定。
這葫蘆,他能大致判定是出自咸豐朝,在咸豐朝能做出這種蟈蟈葫蘆的,基本就是出自三河劉之手。
至于這牙雕蒙芯,在咸豐朝有如此水準的,余耀也就能想到董三保了。
董三保不是造辦處牙作的牙雕師,而是造辦處如意館的牙雕師。
造辦處的作坊很多,但是這如意館,在康雍乾清三代,卻是皇帝直管。最初的時候多是繪畫的工作,后來擴展出很多門類,包括瓷器、玉雕、牙雕、木雕等等。直到晚清年間,如意館才劃歸造辦處。
造辦處也有“牙作”,但是出來的牙雕,比如意館的東西,還是稍遜一籌。
董三保在咸豐朝的如意館,名頭是比較大的,而且曾被咸豐皇帝高度評價為“鬼工”。有時候他雕刻的東西,咸豐皇帝得用聚光鏡來看,因為太細膩了。
不過,在皇帝手下當差,董三保也沒落個好下場。有一次他為皇帝雕刻一枚團鳳珠,因為要求太過復雜,珠子做成之后,他竟然雙目失明!一代大匠終成絕唱。
董三保是先在民間有的名氣,而后進了如意館,所以,民間也有他的少量作品流傳,但是終究不多。
這蟈蟈葫蘆上的牙雕蓮花蒙塵,堪稱巧奪天工。
就算是一個三河劉的蟈蟈葫蘆,沒有落款的,好幾年前就到了十萬的價格。如果加上董三保的牙雕蒙塵,兩大高手聯袂的作品,上了大拍,幾十萬沒問題;飆到百萬,也不是沒有可能。
“王奶奶,您平時喜歡匏器么?”余耀看完之后,輕聲問了一句。他之所以說匏器不說葫蘆,一來是習慣,二來也是想問問是不是老太太本人的藏品。
“小余,你確實挺專業。以前我也聽我家老頭子說過匏器,不過這個分類很具體,就是鳴蟲葫蘆。”
余耀點點頭,心說原來是她家老先生的東西,“老爺子這是以藏養藏?”
以藏養藏是比較好聽的說法,說白了就是手里沒那么多閑錢,出手老東西,換錢買新東西。
“他去世很多年了。有些大件和喜歡的,我有的留下了,有的傳給兒女;剩下一些小件和不喜歡的,打算陸續賣一賣。”
“噢,不好意思啊王奶奶,我不知道老爺子他·······”
“沒事兒,人總有走的時候。”
“那除了這一件,您還有其他東西要出手么?”
“有啊。怎么?這件不能收?”
余耀擺擺手,“不不不,能收,我這不是順帶問問么?一起來您也省事兒。”
老太太想了想,“這件你先出個價兒。”
余耀也想了想,“您要出手,該您出價兒。”
老太太笑了,轉而從口袋了掏出一個小本本,翻看看了看,“老頭子買這件東西是撿漏兒,他以前說過,我要賣,至少翻十倍。”
“那他買的時候是多少。”
“六千。”老太太倒不繞彎子。
“也就是您要六萬賣?”
“對。”
“還能讓點兒么?”
“不能了。”
余耀掏出煙來,剛要點,又看了老太太,“王奶奶,我能抽支煙么?”
沒想到老太太竟道,“給我也來一支。”
余耀稍稍一愣,但還是遞給老太太一支煙,“您得多保重身體啊!”
“沒事兒,我一天只抽一支。”
抽了兩口煙,余耀道,“行,這價兒我不跟您講了。只是您要是有東西要出手,也多往我這里送送。”
“小余,價錢談好了,可是我還得多說兩句。”老太太只抽了幾口煙,就摁滅了煙頭,“這葫蘆,你要是賺了,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