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醫患不僅數量不對等,地域不匹配,基層看病難的問題。
國家醫療出臺了新的政策,國家領導人提出:“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由于國家培養醫生要求嚴格,另外就是時間長一個本科生需要5到7年時間的培養,總的來說就是醫生數量的匱乏。
另外一個就是醫院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廣大基層人民看病難的問題。
上面要求醫學生縮短學習周期,降低醫學生錄取門檻,同時盡可能簡化醫療學習過程,通過實踐提高醫學生醫療水平。
如此國家就能盡快培養一批低成本的醫生。
當然這樣培養出來的醫生待遇不是很高,每個村鎮基本養的起。
這樣低成本的醫生就能解決醫患不對等的問題。
中醫李智華在醫院其實算是比較清閑,由于西醫看病見效快,一般小病小痛吃些藥片就能好。
不像中醫還要開好些藥,療程也長,所以一般沒人找他看病。
他其實是下來躲災的,中醫好多有名的醫生被打壓的被下放的不勝枚舉。
家里地兒女都安排好了,他感覺到風向不對就主動到這個縣醫院來了。
雖然有些,清閑,但比起其他被打壓的中醫他狀態好多了。
現在更是發現一個學醫好苗子,李智華更覺得滿足了。
最近縣城風聲不是很好,他正好趁著有了新政策就主動申請去公社衛生院,為公社開展做貢獻。
縣醫院醫生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或者是從外地來定居的人。
他老頭子家人不在身邊,再加上其他原因,院里馬上就同意了。
他就成了紅旗公社衛生院的醫生了,到了公社衛生院。
他到了公社,公社給他安排了一個小院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工作人員還說公社衛生院還沒有整理好,讓他等幾天。
這正合他意,他還想去靠山村找他未來徒弟呢。
他找到靠山村,一路問到高如雪家。他敲門,高父開門,看到是老中醫,高興地問。
“李醫生,你怎么來了?”
高母也是認得他的,看他來了,熱情地把他往家里帶。
他們坐在堂屋,高母趕緊去廚房泡茶,拿出好茶來照顧他。
李智華老中醫雖然年事已高,但眼神犀利明亮,臉色紅潤,頭發烏黑身體挺拔。
夫妻兩個都感慨他會保養。
李智華端起茶喝了一口,左右顧盼,“你家小閨女呢?不在家嗎?”
高父高母有些疑惑找乖寶干啥,難道是她的身體……
李智華一看他們夫妻的臉色就知道兩個人相差了,趕緊解釋,“不用擔心,不是她身體的事,這不是之前醫院傳說她給人止血有一手嗎?”
他抬起頭看高家夫妻兩個松了口氣,接著說,“我看她是有些天賦的,不然讓她跟著我學學中醫,你們看怎么樣?”
高父高母提著的心剛放下來,又被老中醫的話驚到了。
他們是知道女兒給人按壓止血的,他們倒是也好奇來著,不過兩個兒子媳婦更好奇,他們怕乖寶為難就讓她糊弄過去了。
現在聽老中醫這么說也有些意動,他們的女兒從小身體不好,之前又生了那么大一場病。
眼見是不能在地里勞作掙工分的,他們本來是想著給她找個靠譜的人家。
本來他們乖寶成績好,將來考個大學畢業一分配,鐵飯碗自己就有了,誰曾想高考也停了,這都兩年了。
此路不通,他們倒是也想過辦法,可不如女兒自己有一技之長。
真是那句話,千有萬有不如自己有。
高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