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可以一月一交。
裝修完成后,劉曉靜迫不及待就開業了,她要回本,她手里都沒錢了,再不掙錢,她和孩子就要喝西北風了。
劉曉靜現在早上也開店了,早上賣腸粉,中午和晚上都賣麻辣燙。
這邊工廠上班的人很多,所以劉曉靜的生意很不錯,就是一天到晚都要干活,劉曉靜都快累死了。
好在劉棄和劉言都很聽話懂事,寫完作業后,就會來店里幫忙。
葉主任看劉曉靜太辛苦了,有時候也會過來幫忙。
劉曉靜一合計,干脆給葉主任開工資,忙的時候葉主任就過來干活,空閑的時候葉主任就可以回家休息。
葉主任是個閑不住的,立馬就跟劉曉靜一拍即合。有錢掙還能打發一下時間,何樂而不為。
而且她作為前街道辦主任,好多人都來找她聊天說話,哭訴家里的煩心事。
所以劉曉靜的店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情報處,這附近大大小小的八卦事,在這家店里都能打聽到。
有些人來劉曉靜的店里不為吃飯,就為聊天說八卦。
劉曉靜本來在這片的名聲不太好,剛開始她來這邊住的時候還沒生劉惜,大家看她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都忍不住可憐她,覺得她不容易。
后面看到她不管孩子們,天天出去鬼混,沒多久又懷了一個,眾人對她的觀感就很差了,覺得她是一個不安于室且不負責任的母親。
這段時間看她安分下來,劉棄和劉言也去上學了,加上葉主任為她說好話,浪子回頭金不換,大家又覺得她之前只是沒想通,想通就好了。
現在她作為情報處的主理人,地位不同往日。女人之間的交友非常簡單,說說自己家的煩心事,再說一下別人的閑話,淺顯的友情就成型了。
而且劉曉靜店里還有三個小孩,可以把自己家的帶過來一起玩,有小伙伴陪著玩,也不需要時時刻刻看著小孩,可以專心致志地聊天了。
有街坊鄰居的幫襯,劉曉靜店里的生意很不錯,劉仁上小學后,就把劉金送去上幼兒園了。
之前沒給孩子們上幼兒園,確實是因為劉曉靜承擔不起他們上幼兒園的費用,公立幼兒園的名額太少,基本搶不到,只能上私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的費用可不低。
現在劉曉靜的經濟條件好了,當然不希望自家孩子比別人要少什么。
劉棄和劉言因為沒上過幼兒園,比其他孩子落后了一大截,要很努力才追趕得上同齡的孩子。
令人慶幸的是,兩個孩子班級里的同學都很好,并沒有歧視他們,而且愿意在學習上幫助他們,這也是劉棄和劉言能適應得這么好的原因。
幾個孩子漸漸長大,繼續窩在一個小單間里就不合適了,劉曉靜在店鋪的上面租了一個兩房一廳的房子。
三個男孩一間房,里面擺著一張上下床,睡上睡下由他們自己分配。
劉曉靜則和兩個女兒一間房,她們的房間比較大,所以沒有放上下床,而是放著一張大床,睡三個人不成問題。
搬進了新房子,意味著他們新生活的開始,他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劉曉靜慢慢熬,終于熬到五個孩子都上了學,她身上的擔子也沒那么重了。
劉曉靜的目標就是把他們扶養到十八歲,成績好的就讀書,成績不好的想讀就讀,不讀就到店里幫忙。
劉棄和劉言的成績都挺好,特別是劉言,從小就喜歡看書,成績在整個年級都名列前茅,他們兩個的成績基本上不需要劉曉靜怎么操心。
但是劉仁這家伙的心思就不放在學習上了,因為家庭情況特殊,劉仁從小就特別爭強好勝,只要別人說他們家不好,他就跟人上去打架,可把劉曉靜愁死了,她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