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繼續忙著他的事情,在天津衛,遼東,山東三地奔走不停,無數的事情堆積在身上。
到了九月份,鄭森終于到了天津衛,這位剛剛考過舉人,正認真讀書,準備會試。
周正見他還十分年輕,見過一次,勉勵一番,就送到了軍事學院,囑咐孫傳庭照顧一二,便沒有多關注。
與之相同的是,兩個月前,李定國也被周正送入了軍事學院。
十月底,西北再次發生變化。
李自成再起,不過半個月席卷鳳翔府,人數飆升到近十萬,并且矛頭直指西安府,陜西大震。
同時,四川,湖廣,貴州等地的亂匪也此起彼伏,一些此前蟄伏的再次涌出來,與李自成遙相呼應。
十一月中,李自成沒有攻破西安府,調頭進入四川,連破十六城,而后進入湖廣,大軍進攻襄陽!
西北的蓋子徹底被掀開,各處亂匪乘風而起,聲勢比之前還要浩大!
崇禎,朝廷驚慌失措,連忙命兵部尚書張國維攜尚方寶劍前往西北,協調各巡撫,征剿亂匪。
十二月中,張國維抵達襄陽,大誓三軍,準備進剿李自成。
但各路人馬以錢糧,兵疲為由,敷衍塞責,根本不聽張國維這個兵部尚書的。
張國維連翻勸說不動,又無力彈壓,想來想去,只能寫信給周正,請求周正指點。
收到周正的回信,張國維二話不說,逮捕了江西巡撫方孔炤,并彈劾他十二條大罪。
這樣各軍才被震懾,聯合出兵,在襄陽城外,大破李自成。
李自成被迫退回陜西,卻再次席卷陜西,陜西軍隊分散,除了西安府外,其他的各府無力阻擋,任由李自成縱橫,不過一個月,他的軍隊飆升到了二十萬!
朝野無比震動,短暫的安逸迅速消失,崇禎,朝廷的目光再次盯緊西北,連發諭旨給張國維,命他盡快剿除李自成。
而掃地王,白馬天王等人,在四川也是聲勢浩大,避開秦良玉的主力,四處的攻城略地,官軍幾乎阻止不了。
朝廷緊急調左良玉等人從湖廣入四川,但因為錢糧問題,左良玉等人遲遲不肯動,唯有史可法率軍北上,卻被敗,只能退回。
朝廷沒轍,想從南直隸調撥錢糧,結果還不到五月,蘇州,松江,湖州等地突發大水,大雨傾盆,連綿不止,米價一下子翻了三四倍!
朝廷苦無錢糧,各路人馬停滯不前,李自成看準機會,與四川匪寇相合,攻入大昌,劍州,甚至于在漢中大破總兵馬天龍,占據大半漢中。
朝廷驚懼異常,嚴令張國維剿匪。
張國維到了,召賀人龍,左良玉,結果全都不聽。
李自成見官軍不至,大喜過望,在西北攻城略地,甚至于攻入河南,采取了一種疲敵戰術,拖著官軍。
現在的西北并非是以前了,張國維這個新任尚書并沒有足夠的威望,幾乎是求爺爺告奶奶式的統兵剿匪。
各省巡撫,總督,總兵失去了配合,隨著各路亂匪的坐大,又只能各自為戰,外加錢糧問題,官軍連連敗仗,損失慘重。
到了五月中,陜中大雨連著十多天,各路官軍被阻,加上水澇引起的災情,促使民亂進一步擴大。
李自成趁機調頭,在漢中大敗賀人龍,進軍潼關。
潼關,號稱天下第二雄關,在秦、晉、豫交界,也是進入中原的咽喉,更是西北的一根定海神針。
漢中,西安府都可以失,唯獨潼關不能有失,失去潼關,就等于失去陜西,失去陜西,西北將徹底失控!
張國維知道厲害,聚集了十多萬大軍在潼關,嚴陣以待。
大雨傾盆,河水暴漲,整個西北仿佛都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