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銘沒有接觸過特效拍攝,做《演員》的時候,研究過一些科幻片,但也大多是從表演的角度來觀察的。
“這就是行星發(fā)動機?”
郭導點點頭,他看著大屏里頭播放的短暫畫面,黑云壓城的逼迫感,極具工業(yè)美學的鋼鐵巨獸,絢爛的科幻光柱……郭導看它們,似乎就像看意中人一樣,而且愛到骨子里的那種。
看過之后,季銘總算明白為什么電影還沒開始拍,錢就花光了——對于國內(nèi)觀眾來說,這應該會是一部刷新眼界的國產(chǎn)電影,劇組算得上是不惜成本。
“我們還在期待能夠略有盈余,這樣就有機會拍系列。”郭導笑呵呵的,然后看著特效合作的蔡猛“蔡總就是用愛發(fā)電了,虧定了。”
“國內(nèi)特效就是這樣,花心思的我們必賠錢,不花心思的必爛,”蔡猛倒是很豁達“不說是為愛發(fā)電,但多少都是抱著一點夢想,一點理想化的想法,報酬跟付出是不成正比的。不過趨勢上還是在變好的吧,以前什么片子都宣傳好萊塢團隊,什么《指環(huán)王》團隊,《金剛》團隊,其實做出來之后,不也還是那個樣子么?觀眾也不是傻的,被騙一次騙兩次,不會一直被騙下去的,最后肯定還是性價比取勝。”
談起來特效這部分,《地球》劇組的這些人就自信多了——跟不懂的人吹牛,往往沒有什么成就感,跟特別懂的人吹牛,人家臉上笑嘻嘻,心里,說的是牛嗶,想的是二嗶。只有季銘這種懂一點,但很少的人,才是吹牛的最佳對象。
nudi,右一個nuke,就讓只知道s的季銘,不明覺厲了。
說起一個渲染來,都能從戴爾的服務器扯到二十世紀抽象主義巨匠波洛克,工業(yè)和美學在這里失去了界限,碼農(nóng)和藝術家一體兩面……一直吹到他們從“似懂非懂”的季銘的微笑里,也讀出了的內(nèi)涵來。
咳咳。
“真是大開眼界。”
“真的要了解,還是要拍一部片體驗一下。”蔡猛皮厚臉黑“這跟你們演員熟悉的那種拍攝方式,真的有很大不一樣,就簡單地說一個,綠幕表演,現(xiàn)場沒有布景的,你完要靠自己的想象力、控制力來表演,你說你身后是風平浪靜,結(jié)果劇本是千鈞一發(fā)的大爆炸,追著你屁股來,那種火焰舔著你腳跟的感覺,你演劇情片,喜劇片什么的,肯定是沒有機會體驗的。”
“是。”
……
車子里有點安靜。
季銘看看初晴,她拿著ad在看譜。副駕駛上楊如意按壓著眉心,嘴里念念有詞的。
“怎么樣?”
“啊?”初晴抬頭看他“問我?我不怎么懂啊,就是覺得那些人還挺有激情的,以前看網(wǎng)上的新聞,覺得好像這些拍大片的都是為了摟錢,拍藝術片才是純粹的電影人。但是今天看他們那樣,覺得好像也不是,不管是導演制片人,還是特效公司的那個,還是挺,怎么說呢,就是挺理想化的。”
“這估計就是他們的策略了。”楊如意嘖了一下“初晴啊,我跟你講哦,娛樂圈就是這樣的,好班底好劇本的項目是第一等的,可以讓演員增值,甚至直接就是拿獎。次一等的,就是有錢,片酬高,預算高,這意味著收入好,商業(yè)價值高。
再次一等的就是跟你談夢想了,一沒錢,二不是什么被人看好的項目,就只能談夢想了,這種情況呢,就有賭性了,真是夢想成真那就賺大了,但沒那么容易,大部分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流浪地球》就是這一類,國產(chǎn)科幻,他自己都說了,大導演大演員,愿意接的少之又少。投資也少,能拿來發(fā)片酬的更少。”
初晴是第一次聽到這些娛樂圈的規(guī)則,很感興趣“那還有更差的?”
“有啊,空手套白狼的,豆瓣評分20的,投資不干不凈的……等等吧,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