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養鴨場擴大規模的事兒,你怎么考慮的?”姜喬喬轉頭問楊建國道。
楊建國有些尷尬,建養鴨場的錢全是姜喬喬和霍北宵出的,現在都還沒見到回頭錢。
要是這時候再擴大規模,就意味著喬喬還得往里面搭錢。
他跟養鴨場干活兒的嬸子們說,還要擴大規模,不過就是干活兒的時候看鴨子長得好,心里一時高興,嘴上就沒把門兒,口嗨說說而已。
沒想到這些干活兒的嬸子會著急問喬喬。
楊建國憨厚的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后腦勺,“喬喬……”
姜喬喬從小跟他一起長大,一看他這表情就已經知道是怎么回事兒了。
也知道他接下來要說什么。
她不等他繼續說下去,就說道:“哥,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打算先在省城開幾家咱們“楊笨鴨”的分店,等咱們得鹵味鴨貨徹底闖出名氣后。
咱們就找食品廠合作,到時候把咱們得鹵味鴨貨**起來,不僅可以在咱們自己店里賣,還可以像餅干、糖一樣,在供銷社,副食品商店什么的都能賣。
等那時候,咱們養鴨場的規模自然是越大越好。”
只是想到擴大養鴨場的規模,姜喬喬還是覺得楊家村的地理位置不夠優越。
楊家村有山,但沒有水。
養鴨子離不開水。
上輩子,她是靠著秦海洋的二哥二嫂建的養鴨場,養鴨場建在秦家村那邊,秦家村那邊靠著山,也有一條大河經過。
她后來把秦家村和跟秦家村相連的幾個村子聯合起來,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農業合作社。
山上種經濟果樹,山下建養鴨場,從大河里引水挖池塘,鴨子糞便可以做果樹肥料,池塘里的水也引上山灌溉果樹。
不僅鴨子長得好,果樹也長得好,當時秦家村和周圍幾個村子的農戶靠著合作社,在九零年代就已經家家戶戶都是萬元戶,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楊建國聽著姜喬喬的描繪,感覺他都已經看到他們未來的商業帝國了,眼睛里都是光。
但還沒等他興奮,林曉慧就先提出了問題,“喬喬,這不行啊。咱們做的鹵味鴨貨,要是冬天還能多放兩天,夏天當天賣不完,第二天就有味兒了。
再說不是新鮮的,味道也沒那么好,怎么能**了賣呢?”
“而且咱也做不了那么多啊!別說跟食品廠合作,就算是開分店,咱也沒那么多人手啊!”
林曉慧提出的全是現實的問題。
飲食這一樣不比其他,是要講究手藝的。
雖然是可以教徒弟,但是徒弟能學到幾成,這說不好。
手藝差一點,做出來的東西味道上就是天差地別都不說,還有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
教的徒弟出師后,自己去開一家店,那就不僅不能幫忙,反而會成為競爭對手。
楊建國剛才興奮的火苗這時候被林曉慧的這盆冷水完全給澆滅了。
但他自己沒什么想法,只看向姜喬喬,問道:“喬喬,媽說的這些問題,咱們該咋解決啊?”
這個問題,姜喬喬已經想過了。
“我打算先在省城找一個大點的場地,開一家大的總店,然后開始招學徒。咱們招學徒不收學徒學費,還免費提供食宿,每月發工資。
只一點,他們需要跟我們簽訂合同,出師之后,必須在我們店里工作五年。”
楊建國有些著急的問道:“那五年以后呢?要是他們給我們干三年就全都跑了,那咱們的店怎么辦?”
姜喬喬一笑,正要告訴楊建國后續的打算,就聽見旁邊的林子里傳來樹枝嘩啦啦的聲音。
楊建國和霍北宵幾乎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