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是得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于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的前瞻性概念。
如今,郝強不知羞恥地將其據為己有。
現場有Y視電視臺在場,若真播出,恐怕會誤導公眾認為這是郝強原創的概念。
考慮到這一概念可能超前于當前實際,郝強謹慎闡述:
“縱觀人類歷史,蒸汽機的應用、規模化生產和電子信息技術的普及,可視為前三次工業革命。
如今,隨著人類網絡的迅猛發展,我們即將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這次革命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為基礎,以生產的高度數字化、網絡化和機器自組織為標志,我將其稱為'工業4.0'。”
察覺到在場領導們聽得入神且頻頻點頭,郝強意識到可能有人難以理解,有可能裝糊涂,于是舉例說明:“以我們公司的汽車銷售和生產為例。
我們開發了一款未來汽車app,消費者可通過智能手機下載使用。
通過這個app,顧客可以下單購車,包括選擇車身顏色等個性化配置。”
“一旦顧客確認訂單,我們的智能工廠即刻接收訂單信息。
系統會自動分析并統計所需材料、數量和型號等。
這些數據隨后會傳遞到智能工廠的各個生產環節,實現高效精準的生產流程。”
郝強指向一處工位上的液晶屏幕,上面實時顯示著各類生產信息。
他繼續解釋道:
“通過這套系統,工廠能實時掌握市場動態。
顧客下單后不久就能收到智能工廠的反饋,了解生產進度,甚至可以預知何時能拿到自己的新車。
要實現這種高效率和實時性,還需要配套的智能物流系統。”
“此外,顧客提車后,可以通過我們的'未來e充電'app輕松找到超級充電樁,為愛車充電。
'未來汽車'app則提供全方位的后續服務。
簡而言之,工業4.0是在工業3.0的基礎上,融入了網絡數字化管理,實現了更高度的智能化,從而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庫存和生產成本,縮短資金周轉周期。
目前,我們正在不斷完善這套智能系統。”
大領導聽后贊嘆不已:“原來如此,沒想到你們已經走在了前沿,非常難得。”
其他隨行人員也對工業4.0有了初步認識。
郝強不僅提出了概念,更是在公司內部試行并取得了顯著成果,絕非紙上談兵。
前沿概念易提出,但要付諸實踐并見效,難度極大。
郝強轉而說道:“領導,我們公司目前想實現工業4.0,還是有許多不足的。
整個系統的運轉依賴于真實可靠的數據支持,這就要求一線做好精確的統計工作。
比如,如果顧客不通過我們的平臺下單,智能工廠就會缺失這部分數據。
這個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人工補全也行,最棘手的是庫房管理。
另外,系統的性能還受制于智能手機、網絡技術、芯片等外部因素。
數據量越大,對計算機性能的要求就越高。
雖然目前有不少不足,但這套系統已經為我們節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等過幾年,隨著芯片性能提升后,我們的工業4.0也會更加完善。
但想達到智能化生產,這條路還非常遠。”
大領導聽完后,對這個工業4.0更加有興趣了。
在焊接車間,他觀察到工人基本不參與,主要起著監督的作用。
“郝總,以我國現狀而言,您認為全面實現智能制造需要多長時間?”大領導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