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剛,你可別小看這個李謙啊,現實題材他未必玩不轉,就前年那部《完美的世界》,那就是半部現實題材的電影。”
相比本就對李謙充滿了敵意的馬小剛,劉振云可就要客觀多了,哪怕他并不贊同《完美的世界》這部電影。
14歲因為身高優勢謊報年齡參軍,19歲復原回老家中學當老師,白天給學生上課,晚上復習準備高考,正是這種沒日沒夜的枯燥生活,沒有任何娛樂生活,他才考上了北大,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不過《完美的世界》雖然是關于兒童教育的,但是避開了學校和學習這塊,沒有批評這方面,劉振云對電影的感官就不差,甚至也贊同這是一部經典電影。
馬小剛依然是那副不屑的面孔,他略帶嘲諷地道,“其他類型我還不敢斷言,但是現實題材,他一個小年輕,有那個經歷嗎,至于《完美的世界》,不過是抄襲《這個殺手不太冷》罷了,可是這什么《我不是藥神》,他有可以抄的地方嗎,好萊塢也沒有多少關于醫藥題材的電影,更何況是經典供他抄了。”
得了,馬小剛這么偏激,劉振云也懶得說了。
陳國幅笑笑,“以你們看,這個《我不是藥神》會是哪個方向的現實題材電影?”
現實題材電影,還是醫藥這種關乎民生的題材,怎么拍都脫離不了兩個方向。
一個是以批判為主的,批判政府、批判各方得益者。
另一個方向,就是光電各種文件里經常說的,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己任,在創作中镕鑄思想內涵、豐富藝術表現、提升品格境界、引領價值追求。
哪個方向?
馬小剛想都不用想,“真要是討好上面的話,就討好不了觀眾,李謙還沒那么蠢,而且年前不是聽說李謙去了趟中影嗎,估計是怕過不了審,所以肯定是批判性質的。”
這種敏感的題材,還是批判方向,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即便劇本可以忽悠住上面,但是成片出來還是要送審,逃不掉的,到時候一看片子里抨擊政府、制度、醫院,能讓過審就有鬼了。
就算刪刪改改的過審了,電影也沒有批判的味道,又有誰會看呢。
而且,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沒有什么人生經歷,怎么可能拍好現實題材電影,難道是妖孽不成!
無論從哪方面看,李謙這個《我不是藥神》大概率失敗是必然的,馬小剛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電影上映那天,想看到李謙的慘敗。
甚至,馬小剛都有些后悔,之前一直拖拖拉拉的,沒有早點籌備《一九四二》。
要不然趕一點,今年賀歲檔上映,就能一雪前恥!
可惜啊!
春節檔幾部電影都上映了半個月,除了《時間規劃局》之外,都沒有什么熱度了,新上映的《青蜂俠》、《將愛情進行到底》倒是熱度不小,不過關于李謙新片的討論,隨著媒體爆出來了劇情梗概之后,儼然成了當下最火的電影,即便還沒有上映。
不過各大公司也發現了機會,私下里找了些媒體和水軍,開始唱衰李謙起來。
沒過兩天,網上就多了些不一樣的聲音。
李謙依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邊寫著分鏡頭劇本,一邊偶爾和徐征聊聊劇本,還要兼顧電影的籌備,以及公司的事情。
順便還做做投資,格拉瓦已經完成了B輪投資,金額達到了3000萬,國內一家大型投資機構鼎輝,和魔都本土的勝大領投,李謙跟投了五百萬。
投資這東西,哪怕知道前景好,也不可能一直自己投資,必須要吸引各方的資金和資源。
順便參與了一下大眾點評的B輪融資,總額一億美元,李謙投了三千萬人民幣,拿到可憐的5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