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者。
沒有角逐賀歲檔的導演們,也在暗自關注李謙的新片。
魔都郊區的車墩影視城,正在拍攝新片《黃金大劫案》的寧昊回想昨天晚上看到的新聞,微微有些發愣。
作為以喜劇片成名的導演,他再清楚不過喜劇片的特殊之處了,普通的搞笑片好拍,但是真正優秀的喜劇,可不是那么簡單的。
不過,有那么一種說法,真正偉大的喜劇,其實都是悲劇。
這就說得通了!
寧昊隱約能知道李謙這部《我不是藥神》大概是什么樣子的了。
可是,這種稱得上偉大的喜劇,李謙真的能拍出來?
什么類型都能駕馭,而且全都是經典,也太離譜了。
寧昊搖搖頭,有些不太相信。
這時,片場的執行導演見寧昊一直在那搖頭,便舉起大喇叭,大聲喊了聲“咔!”
怎么回事?
突如其來的喊停,讓寧昊有些奇怪,看向執行導演。
不過執行導演也不知道剛才那個鏡頭哪里又問題,明明比較完美了,也只能向寧昊遞去一個問號。
而另一個喜劇導演馬小剛,則依然是一臉不屑。
“他懂個(pì)的喜劇!”
自封喜劇大師的馬小剛,自以為除了周星池,在喜劇領域沒有人有資格跟自己比,而且侵(吟)喜劇多年,早就把這個類型吃的透透的了。
90的題材都能加喜劇元素,但是個別題材,是萬萬加不了的。
要不然《集結號》、《唐汕大地震》,以及正在籌備的新片《1942》他怎么不加,以他的水平,融入一些恰當的喜劇元素,手到擒來!
但是,這種電影,尤其是后兩部,就是要一步一步引導觀眾的(qíng)緒,直到最后爆發、流淚,這要是(qíng)緒醞釀到一半,突然來個搞笑的(qíng)節,那不是功虧一簣,破功了嘛!
葬禮上哀樂放到一半,來一首《好(rì)子》?
醫藥行業,還是白血病這種癌癥,注定是悲劇,總不能拍的把白血病人都救活了吧。
這么沉重的題材,還加入喜劇元素,那不是老壽星上吊—找死嗎!
不管外界什么消息,坐了幾個小時飛機的李謙,在新德里當地時間凌晨1點45抵達。
睡了一覺之后,凌晨六點劇組就開工了。
外景地點就是新德里一處普通的街道,這個外景并不需要什么特別的。
國外拍攝,很多東西都是中影派人來協調的,場地、群演這些,印渡當地的影視公司會協助拍攝。
讓文幕野帶著個翻譯和去和印方公司的人一起安排接下來的拍攝,徐征在化妝,李謙就和張忠華還有燈光老王,以及美術在商量接下來的這場戲。
其實也沒什么好商量的,之前的十天里,已經把整部電影扒了個徹徹底底,怎么運鏡,哪些地方不用工具,必須用手提、肩抗。
這是現實主義題材必須要保留的典型現實主義造型手法,攝影機要緊跟人物,參與到演員表演中去。
用略微的晃動鏡頭強調不安感、代入感和真實感,把攝影機當作一個視角,去帶領觀眾的視線。
“老張,這里還是和之前討論的一樣,雖然要略微展現一下印渡的風土人(qíng),不過依然要把人物和周遭環境切斷,景深要淺。”李謙對攝影指導張忠華道。
《藥神》里有很么中景甚至近景鏡頭,而且淺景深,目的就是把周遭環境給切斷了,更為突出人物。
景深太大環境就會實,背景信息就會多,會干擾人物。
討論了一會,妝還要費點時間,大銀幕什么都要求高。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