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導演是咱們國內少有能夠將藝術和商業完美融合的導演,對行業現在這種跟風現象有什么看法嗎?”
頓時,現場目光聚集在李謙身上,不論是領導們,還是黃忠軍他們幾大公司老總。
沒辦法,總得說點什么。
“其實,《小時代》這類電影,都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放在十年前,這些電影不可能大賣,是時代的發展,促就了這樣的電影票房大賣。
從《小時代》的背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互聯網思維和以往的不同,快速精準的定位,情感品牌的認同,我們需要去考慮,跟緊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想辦法吸引觀眾走進電影去看那些好電影。
庸俗的爛片年年都有,這是不可避免的,抵制這些電影的最好辦法,就是制作出更多的好電影,讓觀眾有足夠的好電影可看,市場自然就沒有爛片的市場了。”
李謙本來還想說一說互聯網時代對于電影行業的影響,和一些宣傳營銷上值得借鑒的地方,不過估計大家不想聽。
這番話,并不能讓康劍明滿意,他想聽的是李謙這個大導演痛斥《小時代》,以及華陽、伯納、光羨剛剛立項的跟風之作。
文聯一位副主席問道,“李導,可是不對這些三觀不正的跟風之作加以限制的話,什么電影都大賣,勢必會助長這種風氣,到時候誰還去用心拍電影呢?”
李謙笑道,“其實我剛才已經說了,用好電影去遏制爛片,同期有一部好電影的話,誰還會去看爛片呢,其實問題的根本還是市場在不斷擴大,可是好電影的增長速度跟不上市場擴張速度,就導致爛片有了充足的生長空間,一個月里就那么幾部電影,觀眾沒得選擇。”
臺上幾位領導頻頻點頭,確實是這么個道理,《小時代》上映的這半個月里,可看的電影太少了,觀眾確實沒有選擇。
不過李謙這意有所指的話,卻讓黃忠軍他們變了臉色,可是這個場合也不好發作。
會議還在繼續,問題得出來了,就是缺好電影,要是每個月有一部《我不是藥神》、《楚門的世界》這樣的電影上映,爛片自然就沒人看了。
可是,這個問題沒法解決。
無解。
培養出來了市場,培養出了觀眾的觀影習慣,卻沒有足夠的好電影給觀眾看。
經過李謙這個插曲之后,會議繼續回到了批判的角度上。
開完大會,接著又分組開了好幾個小會,整個會議持續了大半天,才終于結束。
不過開這么多會跟白開一樣,真正有權利的廣電副局長沒有說什么,有一定權利的文聯副主席倒是批判了,不過文聯也就是口頭上罵罵而已。
文聯有權利,管著一大堆各種協會,但是關鍵的發行放映協會,是光電直管。
影協倒是最激動,可影協只是主辦一下金雞百花,他們罵的那些電影,壓根不在乎金雞百花。
不過,李謙也能理解他們那么激動,行業越來越大,他們掌握不過來了,連續有作家、導演跨界當導演,這些人的成功,讓其他導演、電影人們很不滿。
爛片不是問題,問題是爛片賺錢了,他們的好電影賺不到錢,這就是問題了。
白白來浪費大半天時間,李謙應付了一番,有些意興闌珊地離開。
不過,離開會議室,快要出禮堂的時候,黃忠軍和于東他們已經在等著了。
李謙頓時笑了,“好久不見,幾位老總這是在等我?”
王長天呵呵笑道,“李導大忙人吶,聽說又在籌備一部有關抗米援朝戰爭的電影,拍這種冷門題材,不愧是李謙,被人民日報稱為華國電影的良心。”
于東也笑道,“這種類型,恐怕也只有李謙能拍的叫好又叫座了。”
除了黃忠軍,大家并沒有什么仇怨,競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