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康三藏說的是“王雄誕、闞棱,杜伏威帳下之大、小將軍也,郎君帳下有大、小二高,足堪與比”,說的乃高丑奴、高曦。李善道哈哈大笑,點了點他,說道:“你這老胡,倒是機靈。”
高丑奴是李善道的家仆,高曦是李善道素來禮重之士,舉他兩人與王雄誕、闞棱相比,可有一語形容,“雖不中,亦不遠矣”,不論是否真的相配,總而言之,不會比錯了人、說錯了話。
去年聽到的幾個有關義軍的消息,多不利於義軍。
今年聽到的消息,卻多有利於義軍。
杜伏威大敗陳棱,據地歷陽,自號總管的好消息傳到后未久,又接連兩部義軍的好消息傳到。
一部是竇建德部義軍。
前世時候,對隋末的這些“反王”、“煙塵”們,李密、王世充、李淵此類本是隋官的不論,只說系起自草莽的,李善道最為熟知的,其實就是翟讓、杜伏威、竇建德三個。
翟讓且也不必多言,余下的杜、竇兩人,一南一北,端得俱是做下了好大的事業,威震一時。
來自竇建德部義軍的好消息,乃不長的時間恢復過后,竇建德已儼然重振高雞泊義軍的雄風!
竇建德在河北地界,本就甚有豪俠之名。他輕財重義,重然諾,早年間,他嘗有鄉人喪親,家貧無以葬,當時他耕於田中,聞而嘆息,遽輟耕牛,往給喪事,由是大為鄉黨所稱。
后來,他擔任了里長之職,這個職務不高,斗升小吏罷了,但與民間息息相關,通過這個職務,他辦事公正、急人所急、周濟貧困,并結交輕俠、亡命徒,更在鄉中博得美名。
再后來,他的父親去世,郡縣的百姓、輕俠們,趕來給他父親送葬者達至千余!來送葬,不能空手來,大多來給他父親送葬的人帶的都有禮物,而他客人來到,他好生接待,凡所送之禮,一概辭讓不受。此舉表明了他不是借其父喪斂財的,豪杰之士,看重的就是個臉面義氣!
輕財重義之外,且他又驍健有勇力,智有謀略。大業七年,隋室募兵征討高句麗時,他就因其健勇、有威望,任過其郡中所募之新兵中的二百人長;投附了高士達后,他又在去年,為高雞泊義軍立下大功,擊敗、擒殺了前往討伐他們的涿郡通守郭絢。
故在聞知他接替敗亡的高士達,重豎起高雞泊義軍的大旗后,或本高雞泊義軍的殘部,或河北慕其名聲的豪杰們,絡繹爭相投之。
同時,竇建德和尋常的義軍首領還有個很大的不同。
何止河北的義軍,南北各地的大部分義軍實際上都一樣,造反起事以后,只要抓到隋官、士族子弟,通常皆是先索要贖金,等贖金到手,可能還不放人,人也殺掉。——翟讓即亦如此。
唯獨竇建德,每獲士人,必加恩遇。
去年高士達敗亡后,如前所述,竇建德引百余騎逃掉了,逃亡途中,見饒陽縣城沒有防備,他就大膽發起突襲,將此城給打了下來。打下后,擒獲了縣長宋正本。他那時正值逃亡之際,對宋正本這個俘官,卻非但沒有為泄憤而殺之,反傾心與結,引為上客,與參謀議。
好的付出,也許得不到好的回報。
但若沒有好的付出,必是不能得到好的回報。
也因此,竇建德重豎起高雞泊義軍的大旗后,他以往的付出,他得到了回報,前來投他的卻竟非只高士達的余部、各地的輕俠豪杰,乃及郡縣的長吏,也有以城降他的!
這才有短短的,從高士達敗亡到現下之此不長的時日至今,竇建德已將高雞泊義軍的威風重振!較與高士達為首領時的最盛時,竇建德而下亦已是不遑多讓,再度號稱起來了勝兵十萬!
地盤,也再次擴大起來。
遂於日前,竇建德為壇於樂壽,不單單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