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使武陽郡,真正地掌控到自己的手中,只靠清理郡中的賊寇,顯是不夠。
事實上,李善道就此,已經自有考慮。
清理、招降郡中本有的那些盜賊,即便于志寧不上這道書,李善道也是已經打算著手進行。
但這只是其一。
武陽郡北鄰清河郡,西邊自北而南,鄰武安郡、魏郡、汲郡三郡,隔著黃河,東、南則與東郡、東平郡、濟北郡三郡相接。該郡的這些鄰郡,除了汲郡、東郡、東平郡,現有瓦崗的兵馬,屬瓦崗的勢力范圍,其余的諸郡,要么仍是隋地,要么現被別的“群盜”盤踞。
這樣,要想使武陽郡的安全得到進步保障,就必須要在郡中選擇適當的要地駐兵,以作戒備。
這是其二。
以上兩方面,是“軍事”方面。
政治方面,各縣縣寺的官員,也需要調整。暫依魏征意見,只要肯降的原縣之官吏,一概留用,這才是正兒八經的“權宜之計”,要想做到政令通行,非得用自己的人不行。這是其三。
軍、政兩方面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用后世的話說,即李善道在武陽郡的群眾基礎問題。
郡是打下來了,可郡中的百姓,大都尚不知你李善道是誰,這么個情況下,就很不利李善道掌控武陽郡。郡民不識主政者何人,那對主政者,自也就無忠心可言。沒有忠心,則今日就算能夠掌武陽郡之權,恐怕亦僅是水中之月,這個權力,會很不牢靠。
那么,怎么改變這個局面?加強、加深自己在武陽郡的群眾基礎?
李善道現能更深刻地理解,為何李密要借用李玄英這樣的道士,幫他宣揚他“王者不死”、“名應讖緯”了,這實是最好的擴大知名度、擴大威望、加強和加深群眾基礎的辦法!
但此法,他在武陽郡肯定是沒法用的。
他尋思了好一陣,想出了個幾個代替的辦法,便是首先,放糧賑民這事兒,要繼續施行,反正黎陽倉的糧多的是,但不能只再僅僅放糧,放糧的時候,須得采用張榜、面告等各種方式,讓領糧的百姓知道,給他們的糧是“衛南李二郎”,這糧,是李二郎領兵打下來的;其次,於今又不缺糧,那是不是可以武陽郡的賦稅,把今年的給減免掉?再次,他得抽時間親自巡行郡中各縣一次,巡行的目的是讓各縣的士民親眼見到他部曲的威武,見到他的仁人愛民。
如何使武陽郡,真正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成為自己真正的第一塊地盤。
大體上,李善道現在就想到了這四個方面。
這四個方面,軍事上的兩條,比較好辦,現就可以開辦。
政治、群眾基礎這兩方面,不太好辦,不好現就開始辦理。
卻政治方面的不好辦,毋庸多言,他現下囊中沒有那么多可用的政治方面的人才。
群眾基礎方面,一則,糧得等黎陽倉繼續運來;二則,減免賦稅之事,非他可以做主,須當先請示李密;三則,郡才得之,他正忙的時候,現也沒有巡行諸縣的時間。
於是,在得了于志寧的上書后,李善道就請來了趙君德,把劉黑闥也從元城請了來,與他兩人就于志寧“剿賊”此議,順道還有“駐兵郡中要地”此事,先進行商議。
……
一見面,劉黑闥就一臉的笑,上下打量李善道,揉著胡須,笑個不住。
“賢兄,我知得了武陽郡,大家伙都很開心,可是賢兄,你也不必這般開心吧?從兄到郡府,至這會兒,茶湯都喝兩碗了,兄怎還一個勁兒地瞅著我笑?”笑得李善道都有些不自在了。
劉黑闥嘿嘿笑道:“賢弟,你清瘦了。”
“敢叫賢兄知曉,這些天,兄領兵在外征伐,弟在貴鄉,卻亦絕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