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芙蓉縣。
陶湘玉付完1文錢的車旅費。
繼而向人打聽,芙蓉縣哪幾家藥鋪的口碑較好,并了解它們的所在位置。
她來到今天奔走的第三家藥鋪{付記藥鋪}。
上前問道:“掌柜,上好的鐵皮石斛,你這兒什么價收?”
付掌柜見到眼前滿身補丁的婦人,并未刻意輕視怠慢。
只是淡淡說道:“是不是上好的鐵皮石斛,先驗過貨再談。”
陶湘玉將那把捆扎好的鮮石斛遞了過去,不亢不卑說道:“根莖圓潤、膠質飽滿,定是好石斛無疑,掌柜請過目?!?
付掌柜仔細的掂量一番,品質確實上乘,隨即面露滿意之色,輕輕頷首。
接著說道:“這石斛,我可以出2兩銀子1斤?!?
陶湘玉心頭一喜,還是這家{付記藥鋪}的收購價最為公道。
其它藥鋪都只愿意出到1兩8錢一斤。
不枉自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總共是9兩5錢。”付掌柜當著陶湘玉的面,將鐵皮石斛稱重過秤詢問:“結算需1兩9錢的白銀還是1900枚銅板?”
他一眼就辨認出陶湘玉農婦的身份。
銀子對于這類人來說,肯定沒有銅板便捷好使。
但他依舊明知故問,給予了對方最基本的尊重。
“1900枚銅板便好。”陶湘玉回答的簡潔干脆。
拿到錢,她瞅著手上的這筆{巨款}。
整個人都心曠神怡,按捺不住的神采飛揚。
加上娘家送的100文,陶湘玉總共有近2兩銀子的積蓄。
這下子,秋收之前的活路問題,總算是勉強解決了。
娘家送的2袋糧已全部吃完。
前公公送的1袋糧,最多只能再吃上個把月,今天可以放心去買糧了。
陶湘玉揣著愉悅的心情來到集市,想要貨比三家了解糧食的市價行情。
同在集市的黃嬸子碰到陶湘玉,向她熱情的打了個招呼:“陶家大姐,這么巧,你也來買糧?。俊?
“嗯,許久沒來集市,都有些暈頭轉向了?!碧障嬗駬狭藫项^,尷尬的笑了笑。
她搜索過原身的記憶,發現原身來芙蓉集市的次數極少。
前婆家那么多年,都是魯老婆子把持著大小事物,原身壓根就沒有到集市接觸的機會。
因此無法給到線索供陶湘玉參考。
剛才在牛車上。
黃嬸子肯幫陶湘玉說話,讓她心生好感。
便想著不如向黃嬸子請教一番:“黃嬸子,可知哪家鋪子賣的糧,價錢最為公道?”
黃嬸子自信滿滿的說:“嗨!這條主街賣的糧食都貴,你隨我到偏巷。那邊的店租金低,糧價實惠多了?!?
“那就勞煩黃嬸子了。”陶湘玉很是感激。
“謝啥,我正好也要買糧,不過是順便幫一把。你們孤兒寡母的,每分錢都得花在刀刃上,別買到了貴價糧吃虧了才是。”
黃嬸子的語調十分爽朗,看來是個熱心腸的人。
陶湘玉跟著黃嬸子,輕車熟路來到集市偏巷的一家糧店。
這里最便宜的雜糧5文一斤,比正街便宜了半文,10斤起售。
陶湘玉一口氣買了40斤,花掉200文。
至于大米與白面,在古時被視為稀罕之物,每斤定價15文,相較于集市正街已便宜1文。
但是對于陶湘玉目前而言,拿大米和白面當主食,多少還是有些奢侈。
于是她各買了2斤,用來給女兒們解解饞,總共花掉60文。
鹽巴必須要買了,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