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基地的建設已經趨于成熟,小行星資源的開發也穩定下來,謝軒的公司在太空經濟領域已經處于全球的領先地位。然而,謝軒的視野從未局限于此。火星和小行星帶不過是太陽系內的資源,而謝軒的目標,卻是在更廣闊的宇宙深處。
謝軒的辦公室燈火通明,他站在全息投影前,目光凝視著模擬的星際地圖。這是一幅關于太陽系外的恒星系圖像,謝軒從小就對宇宙懷有濃厚的興趣,如今他終于站在了探索它的邊緣。
“我們已經在太陽系內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宇宙的廣闊遠超我們的想象。”謝軒緩緩說道,聲音低沉但堅定。對面屏幕上,幾位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全神貫注地聽著他的每一句話。
“接下來的計劃,將帶領我們探索太陽系之外的未知星系,為人類未來的星際移民提供可能。”
這是謝軒公司新一輪深空探測任務的會議,他提出的目標令人震驚——不僅僅是太陽系內的行星和小行星,甚至包括那些遙遠的恒星系。與會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都深知,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探索計劃之一。
“我們將研發一種全新的太空通信系統,基于量子態傳輸原理,這將確保深空探測任務與地球之間保持實時通訊。”謝軒繼續說道,“無論探測器距離地球多遠,量子通信都能保障信息的瞬時傳輸。”
眾人聞言,不由得發出低聲議論。量子態傳輸雖然已經在近地和火星任務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將其應用到太陽系外的探測任務中,依然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太陽系外的距離過于遙遠,傳統的無線電通信已經無法勝任。而量子態傳輸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謝軒深知這項技術將是任務成功的關鍵。
“我們不僅要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要突破現有推進系統的速度瓶頸。”謝軒補充道,“我們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量子推進系統,這種技術將使探測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接近恒星,幫助我們突破太陽系的邊界,進入星際空間。”
聽到這里,會議中的科學家們再也按捺不住了,紛紛開始討論這個想法的可行性。超越光速的量子推進系統在理論上似乎存在可能性,但從未有過實際應用的先例。然而,謝軒公司在技術研發上已經走在了全球的最前沿,這使得所有人都相信,或許這一次,他們真的能實現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飛躍。
謝軒的助手遞過來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他接過后輕輕翻閱,報告上詳細列出了量子態傳輸系統和量子推進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實驗數據。從報告中可以看出,這些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得益于謝軒公司近幾年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巨大投入,量子計算不僅幫助優化了這些系統的設計,還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
他將報告放在一旁,目光轉向全息屏幕上正在模擬的恒星系。那里或許有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也可能隱藏著更多神秘的宇宙現象。
“我們已經選擇了兩個恒星系作為初步探測目標。”謝軒指向其中一個恒星,“這個星系距離我們約12光年,觀測數據表明,該恒星系內有一顆行星位于恒星的適居帶,存在液態水的可能性。”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如果一切順利,量子推進器將帶著我們的探測器前往這個星系。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收集數據,而是為未來的星際移民奠定基礎。”
與會的科學家們都感到了一絲激動,這是人類向著星際移民邁出的第一步,而他們將成為這場偉大計劃的參與者。謝軒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這一刻,他的雄心和抱負展露無遺。
會議結束后,謝軒獨自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望向遠方的星空。那一片漆黑無垠的宇宙,仿佛在向他召喚著。自從公司在量子技術和太空資源開發上取得突破性成功后,他便一直思考著未來的可能性。他不再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