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陽光明媚,像是也在為紅星生產(chǎn)大隊分糧一事高興。
劉婧雪早早吃完早餐,挑著擔子,拿了幾個糧袋向曬壩走。
一路上,她遇到了不少村民,個個都背著背簍,挑著擔子。
就連一些年紀不大的孩子,也拿著糧袋。
大家一個個都眉開眼笑,連打招呼的聲音都比平常大上幾分。
到了曬壩,一向喜歡三三兩兩湊作堆的村民,也老老實實地排起了隊。
曬壩旁邊的糧倉,平時一向緊鎖著,今天也打開了門。
知青點的那些知青已經(jīng)全員到齊,已經(jīng)在那里排隊了。
看到劉婧雪,張映春連忙招手讓她過去。
劉婧雪走過去后,被張映春拉著,讓她站在了自己前面。
“這不好吧,我還是去后面排隊吧。”,劉婧雪拒絕道。
張映春道,“沒關系,你看咱們后面沒有村民,都是咱們知青點的人。”
“大家都沒有意見的,你們說是吧?”,張映春回頭看向她身后排隊的幾人。
后面的幾名知青連連擺手,表示沒有意見。
“劉知青,你就站那吧,我們沒意見。”
“劉知青,還沒有謝過你打下了那么多頭野豬,讓我們分了豬肉,吃上了殺豬菜呢。”
知青們一個個都跟劉婧雪道謝。
劉婧雪連連說不用謝,趕緊岔開話題,不想讓他們繼續(xù)糾結此事。
“你們知道咱們大隊那70%的人頭糧,工分標準是多少嗎?”,劉婧雪問。
鄭建民解釋道,“這個每年都不是固定的,是根據(jù)當年的工分情況,以及糧食產(chǎn)量來算的。
不過一般浮動不大,也就幾十個工分的樣子。”
“那去年的人頭糧,每人是多少斤,工分標準又是多少。”,劉婧雪追問。
她想有個大概數(shù),看看自己額外買多少糧食合適。
秦芳回答道,“人頭糧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去年人頭糧是每人228斤,工分標準是350。
當然這個工分標準只針對到年紀下地掙工分的人,那些孩子或是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是不用管這個標準的。”
聽到這,張映春苦笑道,“我一共就掙了大概90個工分,如果按去年的標準,我得補多少錢呀。”
湯強軍這幾天因為要賣菜,都沒在張映春面前獻殷勤,聽到她這么說,連忙回答道,
“這個也容易算,如果按去年的標準,你還差260個積分。
去年隊里一個工分值一毛五,260個積分,那就是要補39塊錢。”
張映春聞言沒說什么,倒是一旁的馮春燕皺起了眉頭,
“這不對吧。
在糧站買糧,高梁面七分錢,玉米面九分錢,小米一毛三,大米一毛五,白面一毛八。
生產(chǎn)隊分的大多都是玉米面、大碴子、高梁米,還有糙米這些粗糧,最多也就一毛一一斤。
228斤糧食,就算全部用錢買,也就25塊錢。
怎么現(xiàn)在補的反而更多了。”
馮春燕壓低了聲音,“這生產(chǎn)隊不會是在坑我們這些知青吧。”
聽她這么說,鄭建民趕緊壓低了聲音,責怪道,“馮知青,你不要亂說話,生產(chǎn)隊是統(tǒng)一的標準,沒有區(qū)分知青、村民的。”
他嘆了口氣,耐心解釋道,“你是不是忘記去糧站買票,除了要錢,還要票。
你試試只要錢,不拿票,就算你翻倍,50塊錢,能在糧站買到228斤糧食不。”
他再次壓低聲音,“就算你去黑市買糧,沒有票,不翻個兩倍三倍,怕也買不到糧食吧。
萬一被抓到了